德威书院2019年春期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注意事项:1.本卷子共二个大题,满分50分(卷面分数3分,切记要认真书写、规范答题)。
2.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
总分
得分
一、比较与选择( 共20分 )
1. 2012年11月,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首航成功标志着我国海军开始具备远洋作战
能力。新中国海军诞生于
A.1949年4月 B.1949年11月 C.1950年4月 D.1951年11月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外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下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④③①② B. 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 ③④②①
3. 2018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海某海域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式,展示了水面舰只、核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新时代海军建设成就。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实现了
A.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 B.主要作战武器由进口到自主制造的转变
C.服务对象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 D.国防动员由军队担负到军民联动的转变
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在战火中诞生和成长。这里的“战火”是指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北伐战争
5.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为此,早在1949年就建立了
A.人民陆军 B.人民海军
C.人民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
6.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更名为“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
“第二炮兵”成立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时
C.20世纪六十年代 D.中美正式建交后
7.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首次提出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8. 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四项基本原则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 为加强现代海防力量,毛泽东坚定地说“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指的是
A.导弹驱逐舰 B.核潜艇
C.航空母舰 D.巡洋舰
11.《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A.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
C.中日建交 D.中苏建交
12. 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A.经济落后,物质贾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1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构想
14.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曾经对新中国采取封锁、敌视的政策
B.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D、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15.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A.友好国家的帮助 B.民间交往的推动
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D.改革开放的实施
16. 2016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C)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初积极倡导这一原则的三个国家中没有
A.中国 B.印度 C.苏联 D.细甸
1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答记者问时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习主席在此着重强调的是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着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其作用是
①捏卫国家主权,打击来犯之敌 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
家统一 ④显示国防实力,震摄反华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上作战的军种。请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何时建立的?(2分)
(2) 我国海军由哪些兵种组成?(4分)
(3)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边疆?(3分)
(4)请你谈谈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应该怎么做? (3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
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
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 亚非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2分)
(2) 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存异”的含义是什么?(2分)
(3)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4)这次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成神的含义。(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3分)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2分)
试卷答案:
1-5ACACB 6-10CBBBB 11-15AAABB 16-20CCDAD
21.(1)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
(2)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3)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而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4)中国要发展科技;加强海军建设;提高经济实力等
22. (1)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 同: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遭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挤压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
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3)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23. (1)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4)亚大经合组织(或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