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1 10: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十年文革,使中国的国民经济频临崩溃的边缘。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自主探究一:中国需要改革吗?视点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贫困,生产积极性不高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视点二: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城市民众生活困窘工业生产效益低下视点三:数字中的生产状况与效益自主探究一:中国需要改革吗? 陈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说:“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
邓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1980年4月说:“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林蕴辉《国史札记》穷则思变视点四:国家领导人的决心自主探究一:中国需要改革吗?1.这次在北京开幕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制定了怎样的方针?2.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一、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回答: 1.时间:1978年12月 2.方针: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乡镇企业
的发展
国有企业
改革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 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四遍哨子才慢慢跟后逛” 。自主探究二:
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经营管理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交足国家、留足集体,剩下是自己的。(按劳分配)平均主义土地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分户自主经营 集体经营土地所有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调动积极性提高生产力经营自主权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小岗村改革30周年纪念馆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1978年之前: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小岗农民?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村干部和十几户农民按手印立下大包干秘密协议,协议上写着: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在“大包干”中成长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结合图片和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思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无法使农民致富,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节省出来,那么该如何解决农民致富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问题呢? 对策:就地解决,离土不离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经营管理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整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私有(地主-农民)公有自主学习一:(3分钟)二、敢问路在何方——城市—国企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中心环节、改革目标?
2、国企改革的目标、意义?
阅读课本p87回答以下问题:
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 :放权让利、利改税两权( 权与 权)分离:推广经营承包制,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探索建立 制度计划经济下
政企不分
缺乏自主权
没有活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心环节改革进程成果1、局部试点(1978-1984)2、全国推广(1985-1992)3、深化改革(1992-)自主权所有权经营权现代企业交流展示一: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思想界:姓社?姓资?人心惶惶……——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 ,姓“资”——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自主学习二:(3分钟)
阅读课本p88-89回答以下问题: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三、 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宪法保证: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我国宪法。
(3)完善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交流展示二: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改革仍将继续……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堂小结,提炼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