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1~5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6~8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潍坊一中高一检测)中国海军第九批护航编队于2011年11月1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九批护航编队由南海舰队“武汉”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武汉”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作质点
B.确定“武汉”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 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武汉”舰的位置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置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图1-1-5
2.(·历城二中高一检测)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如图1-1-5所示,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云 D.摄影师
【解析】 蓝天和白云相对“孙悟空”运动,把蓝天和白云选为参考系,即认为蓝天白云静止,则“孙悟空”相对于蓝天白云运动,感觉是“孙悟空”在“腾云驾雾”.故C正确.
【答案】 C
3.(·青岛二中高一检测)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 )
图3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解析】 告示牌甲上面的数字是车辆沿公路行驶到达告示牌上指定的地点时通过的路程,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120”表示该公路限制速度为120 km/h,表明车辆在行驶时的瞬时速度不能高于该速度,选项D正确.
【答案】 D
4.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的路程,接着以v2=20 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28 km/h,则v1应为( )
A.24 km/h B.34 km/h
C.35 km/h D.28 km/h
【解析】 设全程位移为x,则有
=+,解得v1=35 km/h.
【答案】 C
5.(·杭州一中高一检测)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解析】 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6 m/s,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分别为v1=1 m/s,v2=-1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得a1== m/s2=-2.5 m/s2,a2== m/s2=-3.5 m/s2.故C对.
【答案】 C
图4
6.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觉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
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
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
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
【解析】 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静止不动,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水向身后走去,A、D对,C错,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看到自己向山靠近,B错.
【答案】 AD
7.(广州六中高一检测)关于加速度概念的描述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可能很小
B.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
C.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可能减小得很快
D.加速度减小时,速度的值必然随之减小
【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数值大,速度变化得快,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的变化量也不一定大,故A正确,B错误;如果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减小得很快,故C正确;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在减小,但是速度仍然在增大,故D错误.
【答案】 AC
8.(合肥一中高一检测)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5
A.在1 s末,速度为9 m/s
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解析】 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A对.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a= m/s2=3 m/s2,B错.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对.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
【答案】 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8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9.(8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V以下,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将纸带穿过________,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________面;打点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再让纸带运动.
【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使用6 V以下的低压交流电源,它每隔一个周期打一个点,因此纸带上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两个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纸带要放在复写纸的下面;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答案】 交流 6 0.02 两个限位孔 上
接通电源
10.(8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6所示的纸带,其中0、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纸带上标出.图中画出了将米尺靠在纸带上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是________m/s.
图6
【解析】 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
10.00 cm、12.60 cm、22.60 cm、29.90 cm.
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
v2== cm/s=62.5 cm/s
=0.625 m/s.
【答案】 10.00 cm 12.60 cm 22.60 cm 29.90 cm 0.625
图7
11.(12分)如图7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 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2 s内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 (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x==r=20 cm≈28.3 cm,位移的方向由A点指向B点.质点的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则l=×2πr=×2π×20 cm=94.2 cm.
(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 cm/s=14.15 cm/s.
【答案】 (1)28.3 cm,方向由A点指向B点 94.2 cm
(2)14.15 cm/s
图8
12.(12分)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图象如图8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
(1)升降机在0~8 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2)0~2 s与5 s~8 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解析】 (1)0~2 s内做加速度不变的加速运动,
2~5 s内 匀速运动
5~8 s内 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运动.
(2)0~2 s内加速度为:
a1== m/s2=2.5 m/s2
5~8 s内加速度为
a2== m/s2=- m/s2.
所以a1与a2大小之比为3∶2.
【答案】 (1)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 (2)3∶2
13.(12分)一列长100 m的列车以v1=30 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 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20 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3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
【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1
t1== s=40 s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2
t2== s=55 s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3
t3== s=10 s
共用时间t=t1+t2+t3=105 s.
【答案】 10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