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评(二) 恒定电流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报告]
简单
中等
较难
基本电路分析、应用
2
4、6
8
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5
17
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3
13
实验
7
11、12
综合
9
14、15、16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U/2 B.U
C.2U D.4U
【解析】 由电阻定律R=ρ,可知当导线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横截面积为原来的,则电阻为原来的4倍,由欧姆定律I=,可知D选项正确.
【答案】 D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析】 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率可以认为是个定值,根据电阻定律R=ρ可知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A正确;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B错误;由欧姆定律知R=U/I,此式是电阻的定义式,电阻R与电压U、电流I无正反比关系,故C、D错误.
【答案】 A
3.如图1所示为将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所测得的I-U图线.试根据图线回答: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电阻( )
图1
A.等于4.0 Ω B.大于2.0 Ω
C.小于2.0 Ω D.等于2.0 Ω
【解析】 由图象知R=2 Ω,若保持长度不变,增大横截面积,则电阻要变小,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一电压表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2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 )
图2
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解析】 电压表的读数总是比准确值稍小一些,说明改装时串联的电阻偏大了.故应该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答案】 D
5.一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分别为36 W与36 V.若把此灯泡接到输出电压为18 V的电源两端,则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
A.等于36 W B.小于36 W,大于9 W
C.等于9 W D.小于9 W
【解析】 若白炽灯泡的电阻不变,由P=得电压减小一半,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原来的,即P=9 W,实际上电阻减小,则灯泡消耗的实际电功率应大于9 W,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6.如图3所示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电压表V1、电流表A的读数都增大
B.电压表V1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保持不变
C.电压表V2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变大
D.电压表V1、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保持不变
【解析】 滑片P向右移动,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I减小,内电压U内=Ir减小,外电压U外=E-U内增大,R0的电压V2减小,R的电压V1增大,故选项A错误;R0为定值电阻,电压表V2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保持不变,R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压表V1与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增大,故选项B错误,C错误;电压表V1、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为内阻与R0之和,选项D正确.
【答案】 D
7. (·东营市高二检测)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闭合开关S,待电流达到稳定后,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为Q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图示位置向a端移动一些,待电流达到稳定后,则与P移动前相比( )
图4
A.U变小 B.I变小
C.Q不变 D.Q减小
【解析】 当电流稳定时,电容器可视为断路,当P向左滑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I=减小,电压表的示数U=E-I(R2+r)增大,A错B对;对于电容器,电荷量Q=CU增大,C、D均错.
【答案】 B
8.(多选)已知如图5,电源内阻不计.为使电容器的带电量增大,可采取以下那些方法( )
图5
A.增大R1 B.增大R2
C.增大R3 D.减小R1
【解析】 由于稳定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因此R3上无电流,电容器相当于和R2并联.只有增大R2或减小R1才能增大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从而增大其带电量.改变R3不能改变电容器的带电量.
【答案】 BD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23分)
9. (11分)(1)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一定值电阻的阻值,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 k”档位,测量时针偏转如图6甲所示.请你简述接下来的测量过程:
甲
图6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测量结束后,将选择开关旋到“OFF”档.
(2)接下来采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所用实验器材如图乙所示.
乙
图6
其中电压表内阻约为5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5 Ω.图中部分电路已经连接好,请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3)图丙是一个多量程多用电表的简化电路图,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各有两个量程.当转换开关S旋到位置3时,可用来测量________;当S旋到位置________时,可用来测量电流,其中S旋到位置________时量程较大.
丙
图6
【答案】 (1)①断开待测电阻,将选择开关旋到“×100”档
②将两表笔短接,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0”
③再接入待测电阻,将指针示数×100,即为待测电阻阻值
(2)如图所示
(3)电阻 1、2 1
10.(12分)测金属电阻率实验
(1)测长度时,金属丝的起点、终点位置如图(a),则长度为:__________c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b),则直径为:__________mm;
(3)用多用表“Ω×1”档估测其电阻,示数如图(c),则阻值为:__________Ω;
(4)在图(d)中完成实物连线;
(5)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
(a)
(b)
(c)
(d)
图7
【解析】 (1)(a)图需往下估读一位,大约为60.48 cm(60.45~60.50 cm都可以).
(2)读数=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1.5 mm+0.480 mm=1.980 mm.
(3)由题可知,阻值为5 Ω.
(4)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限流接法均可,采用限流接法时如图所示.
(5)无论限流接法,还是分压接法,将滑片P移至最左端时,待测金属丝上的电压和电流最小.
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29分)
11.(14分)一个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2 A的电源和一个滑动变阻器,接成如图8甲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22 Ω,电源路端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U=12 V的直线为图线的渐近线,试求:
甲 乙
图8
(1)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
(2)A、B空载时输出电压的范围;
(3)若要保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任意滑动时,干路电流不能超过2 A,A、B两端所接负载电阻至少多大.
【解析】 (1)由乙图可知,当R→∞时,E=12 V而当U=6 V时,应有r=R=2 Ω.
(2)当滑片滑至上端时,UAB最大Umax=E=11 V
当滑片滑至下端时,UAB为零,因此,A、B空载时输出电压范围为0~11 V.
(3)A、B两端接某一负载电阻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上端时,干路电流最大.
此时I=为了电源不过载,应保证I≤2 A
代入数据得Rx≥4.9 Ω即所接负载电阻最小值为4.9 Ω.
【答案】 (1)12 V 2 Ω (2)0~11 V (3)4.9
12.(15分)电路如图9所示,电源电动势E=28 V,内阻r=2 Ω,电阻R1=12 Ω,R2=R4=4 Ω,R3=8 Ω,C为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C=3.0 pF,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0.20 m,两极板的间距d=1.0×10-2 m.
图9
(1)若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则当其闭合后,求流过R4的总电量为多少?
(2)若开关S断开时,有一带电微粒沿虚线方向以v0=2.0 m/s的初速度射入C的电场中,刚好沿虚线匀速运动,问:当开关S闭合后,此带电微粒以相同初速度沿虚线方向射入C的电场中,能否从C的电场中射出?(要求写出计算和分析过程,g取10m/s2)
【解析】 (1)S断开时,电阻R3两端电压为U3=E=16 V
S闭合后,外阻为R==6 Ω
端电压为U=E=21 V
电阻R3两端电压为U3′=U=14 V
则所求流过R4的总电荷量为ΔQ=CU3-CU3′=6.0×10-12 C.
(2)设微粒质量为m,电荷量为q,当开关S断开时有:=mg
当开关S闭合后,设微粒加速度为a,则mg-=ma
设微粒能从C的电场中射出,则水平方向:t=竖直方向:y=at2
由以上各式求得:y=6.25 m>故微粒不能从C的电场中射出.
【答案】 (1)6.0×10-12 C (2)不能从C的电场中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