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汕头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是瞬时速度的有( )
A.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
B.子弹从枪筒射出时的速度是800 m/s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20 m/s
D.台风中心以21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解析】 瞬时速度与某时刻或某位置相对应,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相对应.B、C选项中的速度为瞬时速度,A、D选项中的速度指平均速度.
【答案】 BC
2.(多选)(·海口一中高一检测)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一定为0
B.瞬时速度为0,平均速度可以不为0
C.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一定不为0
D.瞬时速度不为0,平均速度可以为0
【解析】 车辆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0,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0,A错误;B正确;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0,但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图1-3-5
3.(·玉溪高一检测)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他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3 s和19.32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1-3-5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解析】 200 m决赛是曲线,指路程,其位移小于200 m,因此选项A错误.由于200 m决赛的位移x1<200 m,则平均速度1=< m/s≈10.35 m/s,故选项B错.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2== m/s≈10.38 m/s,故C选项正确.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无法求得,故选项D错误.
【答案】 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都相等
C.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恒量,则该物体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且瞬时速度不变,B正确.
【答案】 B
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3-6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图1-3-6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解析】 从图上读出Δx=5 cm=5×10-2 m,Δt=×3 s=0.3 s,所以v== m/s≈0.17 m/s,故选C.
【答案】 C
6.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1-3-7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
图1-3-7
同时到达M点,设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Ν到Μ的平均速率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关键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的长度,方向由N指向M,因此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速度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显然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是不同的,因此速度方向不同,故B错误;不同时段三个质点的位移大小、方向均不同,因此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不同,故C错误;从N到M的过程中,AC路程相同,且比B的路程大,因此A、C的平均速率相等,比B的平均速率大,故D错误.
【答案】 A
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
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
D.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不一定为v
【解析】 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物体位移为零,路程大小等于其周长,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不为零.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某时刻的速度为v,不代表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
【答案】 AD
8.(多选)(·重庆一中高一检测)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法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取刹车降低车速的方法来逃避处罚,但却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3-8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解析】 单点测速测出的是汽车经过测速仪的速率,是瞬时速率,A对,B错;区间测速测出的是汽车在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C错,D对.
【答案】 AD
9.(·合肥一中高一检测)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3-9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甲 乙
图1-3-9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解析】 在某路段或路口限定最高时速,是指每时每刻不能超过该速度,是瞬时速度,较远距离的公路是有弯的,里程指路程,D选项正确.
【答案】 D
图1-3-10
10.(·吉安高一检测)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20 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等于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试求物体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
【解析】 物体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v1=10 m/s,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v2=20 m/s,若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2x.
则总时间:
t=+=x
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
== m/s
【答案】 m/s
11. 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付海军服役,我国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若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驱逐舰以90 km/h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 km处正向同方向匀速航行的航空母舰,驱逐舰总共追赶了270 km才赶上,则航空母舰的航速为多大?
图1-3-11
【解析】 根据追赶过程中驱逐舰的位移和速度.可求得追赶过程所用的时间t==3 h
追赶过程中,航空母舰的位移
x2=x1-120 km=150 km
所以,航空母舰的速度v==50 km/h.
【答案】 50 km/h
12.(·杭州期末)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 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解析】 如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沿直线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
d=vt1①
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2=vt2②
已知t2-t1=Δt③
联立①②③式,可得
h=
代入数值得h=2.0×103m.
【答案】 2.0×1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