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
材
解
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本节课的编写思路:本节课内容是按照由易到难,由具体(力的测量)到抽象(力的表示)的思路编排的。在上节课知道力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引出了力的测量。然后通过“活动1”的A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其主要结构;通过“活动1”的B部分,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点;接着通过“活动2”,让学生练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同时在测量纸条承受的最大拉力的过程中感知力的大小。最后介绍了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测量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过程。
2.领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要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在纠错中感悟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力的示意图——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力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画力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练习,共同总结注意事项。
合
作
探
究
探究课题:通过测量头发的承受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探究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及指针是否指零。
2.将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慢慢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头发的承受力。
3.同样方法,多测几位同学的头发,比一比谁的头发承受力最大。
讨论交流:1.怎样避免弹簧、指针或挂钩与外壳的摩擦?(使用前轻轻拉动几次;使用过程中保证拉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2.若指针不再指零且无法调节,若指在0.2 N处,直接用它测出的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假如示数为1.6 N,则头发的实际承受力是多少?(偏大,头发的实际承受力是1.4 N)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将弹簧测力计拿反,把头发系在了拉环上,测量结果与头发的实际承受力有什么变化?(偏大,因为示数中包含了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
教
学
建
议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很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也很少用图示法表示力。因此本节课一定要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其构造,了解其原理,动手操作,练习其使用方法;对于力的示意图,也要多做练习。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阅读。
备课
资料
Word版电子教案、匹配的课件见光盘“教学参考资源”文件夹之本节相应内容
学点1 怎样测量力的大小
问题1: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现象观察:如图6-2-1所示。
图6-2-1
思考:弹簧为什么能伸长?伸长量与拉力有什么关系?
总结:弹簧受到__拉力__时伸长,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__越长__。
问题2:弹簧测力计
实物观察:如图6-2-2所示。
图6-2-2
思考1: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回答:弹簧测力计主要由__弹簧__、__指针__、__刻度板__、__挂钩__等组成;量程是__0~5_N__,分度值是__0.2__N。
思考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回答: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__。
思考3: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回答:1.测量前,要使指针__对准__零刻度线,若有偏差要进行校正(__校零__)。
2.测量时,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__量程__和__分度值__,被测力的大小应在__量程__之内。
3.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__伸长方向__要跟所测__力的方向__在同一条直线上。
学点2 怎样用图表示力
事例展示:如图6-2-3甲所示,手指用5 N的力向下拉钩子。
图6-2-3
思考:如何表示手指向下拉钩子的力呢?
回答:用一个__带箭头__的线段来表示力,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__表示力的作用点,
__线段的长短__表示力的大小,__箭头__表示力的方向。如图乙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