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习题课件(含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单元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习题课件(含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0 15:47:08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3张PPT。第二单元 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第4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1. 知道彼得格勒起义的基本史实,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一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3. 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知识梳理1917列宁社会主义第一次1921—1925粮食税国内外资本自由贸易商品经济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强国全盘集体化政策物质比例失调持续发展同步训练1. 1920年1月2日,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全美33个城市中竟有4 000人被怀疑为激进分子,以“激进分子”的罪名被逮捕。一向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出现这样的“红色恐惧”的原因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利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同步训练2. “在一战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中,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下列依据材料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十月革命是在一战期间爆发的
B.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同步训练3. 《新青年》曾发表通告称:“我们中华的人民,接着你们的通告,非常喜欢;知道你们的革命,是要恢复我们劳动者的权利……一齐努力,除那特殊的阶级,实现那世界的大同。”该材料反映了 (  )
A.《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
B.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C.国人沉浸在一战战胜的喜悦中
D.国人团结各方力量争取世界和平B同步训练4. 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5. 1923年,在苏联境内允许存在的现象有 (  )
①在市场里进行自由贸易②私人租赁经营一些工矿企业
③农民将富余的粮食出卖④外国资本在俄国进行允许范围内的投资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BA同步训练6. 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  )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7.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D同步训练8. 根据“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分析,导致1925年的生产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 (  )C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同步训练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么一段:“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具体表现是 (  )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
③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④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A同步训练10.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  )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1.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AB同步训练12.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
A.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苏联物资短缺的状态 D.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
13.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说明了 (  )
A.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
B.苏联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C.苏联已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D.苏联已成为高度民主的国家 CA同步训练14.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的某一政策。两张图意在表达 (  )
A.民主法治缺失
B.个人崇拜严重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C同步训练15. 苏联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这些举措 (  )
A.是苏联成为强盛工业国的重要原因
B.使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C.使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D.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A同步训练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 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20世纪30年代中苏“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实行集体化……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农庄的剩余产品。
——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同步训练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苏联人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食物单调、消费品的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受震撼……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同步训练(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的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这一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实行农业集体化。评价:一方面,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期内得以飞速发展;另一方面,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步训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苏联高度集权,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经济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落后, 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生活方面,苏联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苏联的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同步训练(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与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对比,指出该变化的创新之处。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注意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言之有理即可)强化训练1. “政府完全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当时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以有限的粮食资源来满足前线和城市居民的需要,禁止投机分子通过粮食买卖来使个人发财致富和扰乱民众。”与这一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必然联系的是 (  )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A强化训练2. 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强化训练3. 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  )A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强化训练4.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2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提示了“斯大林模式” (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C.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开展
D.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D课件13张PPT。第二单元 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第5课 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2.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知识梳理英甘地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自尊心印度的独立被肢解凯末尔洛桑条约殖民体系民主共和国民族危机同步训练1.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
2. 《甘地自传》中记述:大英国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盐粒攻击下岌岌可危。这指的是“食盐进军”运动 (  )
①迫使殖民当局改变策略 ②使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③引起全国性的反英斗争 ④实现了“英国退出印度”的政治诉求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CB同步训练3. 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出其自治目标的是 (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
4.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BB同步训练5.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 (  )
A.发展印度经济B.实现印度自由独立
C.改善人民生活D.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6. 土耳其货币里拉上印有凯末尔的头像,是用于纪念 (  )
A.凯末尔是个独裁者
B.凯末尔执政以来土耳其经济持续繁荣
C.凯末尔建立了农村银行
D.凯末尔革命和改革影响深远BD同步训练7. 凯末尔执政后不久,就发起了一次“帽子革命”。当时土耳其男子都戴一种红色圆筒毡帽,叫作“费兹帽”,具有宗教意义。 凯末尔下令,国民要改戴欧式礼帽。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
A.废除土耳其的陈规陋习
B.彻底消灭宗教在社会中的影响
C.改革传统服饰以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
D.推动社会向世俗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8. 总结归纳同类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孙中山、凯末尔、甘地这三位伟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
B.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
C.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D.都主张向苏俄学习DC同步训练9. 人们把在争取自己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称为“国父”,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甘地被誉为 “印度国父”, 那么被誉为“土耳其国父”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
A.玻利瓦尔
B.凯末尔
C.罗斯福
D.列宁B同步训练二、综合题
10. 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世人对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意味着,凡是我们所认为的真理,均应至死不予放弃,应不遗余力地坚持真理并为之承受苦难。不要烦扰任何人,因为烦扰别人有违真理。承受所有这些艰难困苦就是真正的胜利。
——《印度舆论》(1908年9月26日)
材料二 我不相信工业化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它对印度就远非如此。我坚信独立的印度只有通过采取一种简朴但却高尚的生活,通过发展它的成千上万个村舍,通过与世界和平相处,才能履行它对这个呻吟着的世界的责任。
——迪夫拉吉·巴利《论甘地的人道主义思想》同步训练材料三 M.N.罗易主张,甘地“是一个要复兴宗教和旧文化的人,那么在社会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不管他在政治方面看起来是多么革命。”
——任鸣皋、宁明编《论甘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展的目的是什么?其具体实践活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关于印度履行世界责任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追求真理,实现印度自由独立。“食盐进军”运动等。不主张印度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印度独立;主张简朴而高尚的生活;与世界和平相处。同步训练(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赞同:甘地反对在印度发展工业,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思想宗教色彩浓郁,不可能为印度指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反对: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实现印度的独立自治奠定了基础;他追求真理、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强化训练1. “圣雄”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其实质意义是 (  )
A.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拓展
B.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C.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土布经济
D.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B强化训练2. 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 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去反对制造某些特殊的武器,是无济于事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我们必须下决心抵制一切违反这个目标的活动。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 (  )
A.原子弹对人类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B.爱因斯坦为了和平参与原子弹研制
C.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道路的强大力量
D.和平意识比反对武器更重要的理念D课件20张PPT。第二单元 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第6课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知道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基本情况。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知识梳理自由放任1929美国1933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压缩产量以工代赈干预和指导调整和巩固同步训练1. 右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C同步训练2.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  )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比较猛烈
3. 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  )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AB同步训练4. 有人说,他(美国总统)在某种意义上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使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这里的“他”应是 (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5.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金融;通过《农业调整法》,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这些措施的特点是 (  )
A.通过立法干预经济 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全力发展重工业CA同步训练6. 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  )
A.经济大危机前夕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新经济时代
7.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一个关于工业的重要法令,制定各工业企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其目的是 (  )
A.放任市场自由竞争 B.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D同步训练8.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
A.解读《全国工业复兴法》 B.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9.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AB同步训练10. 1932年春,美国的一位领导人对著名的歌唱家鲁迪瓦利说:“如果你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使美国人民最终摆脱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是 (  )
A.鼓励科研,掠夺商品 B.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C.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D.进行内战,缓和矛盾
11. 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 (  )
A.新经济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第三次科技革命BC同步训练12. 下列哪一种现象在罗斯福推行“新政”后不可能发生 (  )
A.鞋厂厂主为了将积压产品卖出,把价格压到同类产品的最低水平
B.有人因不满资本家过分压迫,派代表与资本家进行要求改善待遇问题的谈判
C.美国几十家暖气公司付给暖气修理工的工资都基本相当
D.一家公司要扩大规模,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批准,还必须得到同行的同意 A同步训练13. 下图为罗斯福新政时实行的一项措施,该措施 (  )
A.恢复了银行信用
B.弥补了农业损失
C.加强了政府调控
D.提供了就业机会C同步训练14.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B同步训练二、综合题
15. 萧条岁月,何以为继?危机意味着毁灭,同时也蕴含着新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步训练材料二 (波士顿市市长带领10万儿童在广场上宣誓)我要做一个美国好公民,保证为全国复兴运动尽自己一份义务,买东西只在蓝鹰商店里……我决心帮助罗斯福总统,让美国重新过上好日子!
材料三 亲爱的总统先生(罗斯福)……您派来的人找到了我们的家,我们便同他一道去了银行,银行答应押款可以慢一点还……(被人拿走的)这些家具您派来的人也帮我们弄回来了。像您这样的总统,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同步训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期间,资本家为什么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贫民?这种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誓词保证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重大措施的实施?结合这一措施,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的价格,维持利润。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推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同步训练(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什么直接效果?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 和“执政为国”两类。从美国政府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其执政理念属于哪一类?请说明理由。解决了人民的困难。救治经济危机。“执政为民”。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强化训练1.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  )
A.巴黎和会重新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B.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动荡不安
C.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B强化训练2. 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
A.一战后美国的状况
B.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C.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D.罗斯福新政的背景D强化训练3.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
A.缓解就业压力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进行社会救济A强化训练4. 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5.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与“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B )
A.推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推行斯大林模式 D.实施马歇尔计划D课件19张PPT。第一、第二单元复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单元时间轴考纲点对点单元考点演练考点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
1. 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表中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DA.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国内局势动荡
C. 英国、法国实力变化是因为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D. 美国、德国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单元考点演练2.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  )
A. “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
C. “三国同盟” D. 反法西斯同盟
3. 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  )
A. 日和美 B. 英和德
C. 美和俄 D. 德和法CB单元考点演练考点2: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4.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 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 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 材料中的“大战”是指凡尔登战役
B. 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会战
C. 战争是人类处理矛盾不可避免的手段
D. 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D单元考点演练5.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七十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中的“此役” (  )
A.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 使德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6. 2016年5月29日,法德两国在法国东北部举行仪式,纪念100年前在那里发生的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仪式上说,“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吸取教训、共建美好未来。”这场战役是 (  )
A. 索姆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斯大林格勒会战 D. 柏林战役AB单元考点演练考点3:《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7.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条约》 (  )
A.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 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8. 据《顾维钧回忆录》记述:“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形发生在 (  )
A. 巴黎和会期间 B. 华盛顿会议期间
C. 慕尼黑会议期间 D. 雅尔塔会议期间BA单元考点演练考点4: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9.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里的“错误”以及纠正的措施分别是指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农奴制改革
C. 沙皇专制统治、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10. 苏俄(联)1920年的工业总产量为一战前的13.8%,1925年为战前的75.5%,1926年已经超过战前工业水平8.1%。这一时期工业总产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 新经济政策推行
C. 农业集体化政策实施 D. “一五计划”的实施AB单元考点演练考点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1. 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与这种状况有关的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12. 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 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 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DC单元考点演练考点6: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3.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
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 (  )
A. 华盛顿 B. 林肯 C. 罗斯福 D. 杜鲁门C14. 观察下图,导致出现1933—1937年失业率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
A. 经济大危机爆发
B. 罗斯福新政实施
C.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单元考点演练B单元考点演练15. 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
A. 建立独裁的法西斯政权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继续发扬了自由资本主义
D. 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B单元考点演练16. 当今世界,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各国都在寻找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寻找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单元考点演练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甲文段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标志性的发明是什么?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大机器生产。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单元考点演练(2)根据材料一乙文段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其具体表现主要是什么法律文献的颁布?这次事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单元考点演练(3)根据材料二丙文段指出,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作什么模式?这种模式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斯大林模式。使苏联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顺应潮流,融入世界;加强合作,实现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