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1_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1_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5-30 20: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的变化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凿壁偷光 B.火烧赤壁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放出 D.放热、发光
?3.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
?
4.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铁生锈
B.木柴燃烧????晒干衣服
C.汽油挥发????石蜡熔化
D.撕开白纸????瓷碗破碎
?
5. 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B.某固体受热后变为该物质的气态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C.金属导电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6. 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
7.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酒精燃烧 C.开水沸腾 D.铁丝弯曲

?
8.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淡化
B.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
C.石蜡融化
D.活性炭除臭
?
9.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铜绿受热易分解、鲜牛奶变质
B.氧气不易溶于水、用粮食酿酒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钢丝球刷碗
D.铜丝能导电、洁厕精除垢
?
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活性炭用于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
11.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颜色的变化,以下溶液或沉淀是蓝色的是( )
A. B. C. D.

?
12. 通过化学反应不能产生的是( )
A.新单质 B.新分子 C.新原子 D.新离子

?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化学变化不仅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化学变化表示已经发生反应,化学性质表示能够发生反应
?
14.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青稞酿酒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氧化物都含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
16.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我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B.用竹子、破布等植物原料造纸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成火药
?
17. 下列物质的用途哪一项应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
A.我国从山顶洞人时期就知道燃烧木柴取暖
B.人们利用象牙雕刻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C.把未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来确定该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D.人们把麦子磨成面粉制成面条食用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
18.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________叫物理变化,________叫化学变化,也叫________.
?
20.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请你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将铁片、铜片、盐酸、酒精四种物质平均分成两类
你的标准________,其中一类所包含的物质________(填物质名称).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
21. (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力,写出维生素的重要性质(色、态、味除外;至少写出两点).
“维生素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之一,绝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又叫抗坏血酸,白色晶体,味酸,无臭,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为避免维生素的大量损失,人们在食用蔬菜、水果时应注意:能生食的尽可能生食;清洗时不要长时间在水中浸泡;烹饪蔬菜时要先洗后切,大火快炒,迅速起锅,及时食用…”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已知是红棕色气体,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后.


(1)甲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23.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六种途径制得氧气:



(1)在六种制氧气的方法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________途径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①写出如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下表是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 空气 ?
密度 ?
溶解性 ?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微溶

结合表中的信息可知: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④某同学用一些植物来代替作催化剂分解制取氧气,记录如下表:

? 溶液的?质量(克) 溶液的浓度 植物的种类及质量 收集氧气所用的时间
组 大颗粒胡萝卜克 分钟
组 大颗粒马铃薯克 分钟
组 小颗粒马铃薯克 分钟

结论: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可知________.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可知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计算:将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

(4)化学是把双刃剑,恰当地运用化学原理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例如铁制品生锈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危害,但冬天常用的防寒用品–“暖宝宝”却是利用铁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锈时放出的热量为人类服务.当前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对温室效应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2.
【答案】
B
3.
【答案】
B
4.
【答案】
A
5.
【答案】
C
6.
【答案】
A
7.
【答案】
B
8.
【答案】
B
9.
【答案】
C
10.
【答案】
B
11.
【答案】
D
12.
【答案】
C
13.
【答案】
C
14.
【答案】
C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B
16.
【答案】
B,C
17.
【答案】
A,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19.
【答案】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20.
【答案】
物质的状态都是固体,铁片,铜片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解:通过阅读材料可知:维生素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维生素见光易变质,受热易变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为:易溶于水,见光易变质,受热易变质.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上面瓶内颜色逐渐变红棕色,最终上下两瓶颜色一致,分子不断运动
无色逐渐变成红棕色,化学
(3)装置甲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而使上面一瓶颜色变为红棕色,物质没有改变,属物理变化;装置乙则是由于受压变成,由无色而变成红棕色,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
故答:装置甲中为物理变化,装置乙中为化学变化.
23.
【答案】
,
锥形瓶,水槽,,,,,马铃薯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比胡萝卜强,将胡萝卜切成小颗粒,以增大它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能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氧气,水蒸气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4页,总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