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 B.寻找能治疗的药物
C.下一次月食的日期 D.电炉发热的原理
?2. 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
3. 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继续做其它实验
D.向老师请教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
B.的质量是,它所占的体积是
C.标准状况下,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约为
D.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
?
5.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
6. 年春晚,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
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
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
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7.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鉴别硬水与软水
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铁钉锈蚀实验
?
8. 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
9. 科学探究过程不包括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
A.制订方案
B.查阅资料
C.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
D.杜撰实验报告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银不是银而是汞
B.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
C.玻璃钢不是玻璃而是钢
D.生铁不是铁而是铁合金
?
11.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步骤有:
充分占有资料;
设计合理的方案;
明确实验目的;
进行科学实验;
充分准备器材.
其设计正确的是( )
A. B.
C. D.
?
12.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功能材料研究????④生命过程探索(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3. 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1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
15. 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
16.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用珍珠(主要成分)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假.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须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样品,请你展开探究:
(只要写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猜想一:真、假“珍珠粉”的气味可能不同.
方案一:取样,分别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分辨气味有无差异.
猜想二: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
方案三:________.
?
19.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和李明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李明认为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小红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人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李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证明她的猜想,原因是________
③李明向废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就证明出废液中含有、.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①要想从废液中回收比较纯净的氯化钙晶体,首先需要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反应完成后________(操作)后蒸发.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写一条).
?
20. 某兴趣小组对、(镍)、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可能的假设①;②你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请把它们写出来(一种即可)假设③________…
【查阅资料】小红同学查阅了部分含镍化合物的溶解性如下表,且得知镍能与酸反应.?
? ? ? ?
不 溶 溶 溶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厚度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请帮助小红把实验现象填写完整.
金属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气体产生缓慢
金属逐渐溶解 气体产生激烈
金属迅速溶解 ________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结论应用】
请选择另一类别的一种试剂设计实验,也同样达到一次验证上述假设的正确与否,写出你选择的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化学科学的探究之旅已抵达学期终点站,同学们经历一个学期的化学探究活动,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请将你所感悟到化学奇妙之处结合所学得的基本观念和化学原理,写一篇科普短文,让我共同分享.请你全面思考,认真作答,且语言简练流畅,观点鲜明,转折自然.
提示:感悟之中可涉以以下关键词:化学、组成、物质、结构、性质、应用、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与进步、奥秘、化学变化、能量变化、新物质、有用的物质、获取能量、分子、原子、离子、重新组合、控制反应条件、元素、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元素有限…物质无限、运动、固、液、气三态、分子间隔、不断运动、热胀冷缩、分子可以再分、同一类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
(1)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倒入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复燃 几乎无氧气放出
.给试管稍微加热 ① ②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 ③ ④
.待试管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的过氧化氢溶液 ⑤ ⑥
.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 ⑦ ⑧
(2)实验分析
①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
②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③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
?
23. 某校科技节有如下挑战项目:通过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和两种黑色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和中的一种.现场仅提供了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溶液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
请设计一个完成该挑战项目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2.
【答案】
C
3.
【答案】
C
4.
【答案】
D
5.
【答案】
C
6.
【答案】
B
7.
【答案】
A
8.
【答案】
B
9.
【答案】
D
10.
【答案】
C
11.
【答案】
C
12.
【答案】
D
13.
【答案】
C
14.
【答案】
C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D
16.
【答案】
A,C
17.
【答案】
A,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真假“珍珠粉”与酸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无差异,真假“珍珠粉”灼烧后可能有不同现象,取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观察色态变化
19.
【答案】
无色酚酞遇稀盐酸也为无色;,先有大量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淀;,,过滤,腐蚀下水管道
20.
【答案】
,,①,,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化学是一门奇妙的科学,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合成自然界所没有的物质,也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抑制有害反应的发生,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环境,改善人类生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进行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仅产生新的物质,而且反应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光能、电能的形式吸收或释放,人类研究化学反应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物质及其性质的不同,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物质组成与结构都不相同的物质.
知道了物质组成的奥秘,就可以解开物质变化的谜底,这样人类就可以有目的改变物质的结构,使物质按人类的意志发生变化.
尽管自然界物质种类是无限的,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却是有限的,自然界里物质的种类繁多,人们可以根据组成与结构的异同予以分类,对每类物质选取其代表物加以认识和研究.由多种物质形成的则称为混合物,如海水、空气、河水等.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则称之为纯净物,纯净物可根据其组成元素的单一与否分成单质、化合物.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不同的方式构成的,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原子间得电子形成离子后由离子构成(如食盐).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彼此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于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又会缩小,由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聚集状态也伴随着固、液、汽三态变化.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去不可再分.尽管原子往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它却是由更小的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并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则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这样就构成了原子.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能量高低不同,而使其核外电子分子层排布,电子运动区域的大小决定原子体积大小,电子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人们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及其得失电子能力强弱,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间无论以何种方式结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使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说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复燃
②∵ 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肯定有氧气放出.故答案为:有氧气放出
故答案为:③复燃;?????④有氧气放出;?????⑤复燃;????⑥有氧气放出;⑦不复燃;⑧无氧气放出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在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
(3)可反应使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不变,而本身不放出氧气
∴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23.
【答案】
解: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取两种无色溶液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的,原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步骤:取两种黑色粉末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充分振荡. 粉末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且溶液变浅绿色的,原粉末是;
粉末溶解,且溶液变蓝色的,原粉末是.
或: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将两种无色溶液编号为、.取黑色粉末各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无色溶液.另取黑色粉末各少量于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无色溶液,充分振荡. 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且溶液变浅绿色,则原粉末是,原溶液是稀硫酸.
还有一支试管中溶液变蓝色,则原粉末是,原溶液是稀硫酸.
其他两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原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只要所用试剂和仪器在题目限定范围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