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及其性质.
数学思考
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以及外角性质的探索.
问题解决
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体验主动探究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点
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的探索过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请回顾下列知识点:平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图9-1-81
已知:如图9-1-81,点B,A,E在同一直线上,∠1=∠B.
试说明:∠C=∠2.
证明:∵∠1=∠B( ),
∴AD∥BC( ),
∴∠C=∠2( ).
为讲解本节课知识做铺垫.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实践出真知,想一想、议一议:如图9-1-82,假如你正站在金字塔下,现有用于测量角的量角器,但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在不允许人攀爬的情况下,你能否想办法测量塔尖处一个侧面角的度数吗?说一说你的做法.(课件)
图9-1-82
看图读题,并思考怎样做,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汇总意见,推荐代表发言——可以测出侧面三角形底边的两个角后,求出塔尖处的侧面角.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按角来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引入新课.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1] 三角形的内角和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的每个角各是多少度?一个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
2.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相同吗?它是多少度呢?
3.动动手,仔细观察:
(1)拼拼看,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角?
(2)观察:小组内观察比较,会得出什么结论?
4.你能设计一种方案来说明你的结论吗?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课件出示两种基本的说理方法)
教师点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但不管哪种方法其根本思路都是设法将问题转化为“平角”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来解题.
1.体现启发式教学,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体验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5.几种常见的验证方法的辅助线作法.
经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归纳出如下的解题方法:
图9-1-83
6.于是可得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学生活动: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合在一起,并观察思考,可能得出什么结论.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抽一名学生说一说本组的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拼合形成平角.深入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引导多种方法说明.在测量、拼图等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
[探究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图9-1-84
如图9-1-84所示,在Rt△ABC中,如果∠C=90°,那么∠A+∠B=90°.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9-1-84所示,在△ABC中,如果∠A+∠B=90°,那么∠C=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师生共同探究: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如果有两个角的和为90°,那么第三个角自然是直角.由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探究3] 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外角的特征有三个: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把三角形各边向两方延长,就可以画出一个三角形所有的外角,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有六个外角,其中有三个与另外三个相等,所以研究时,只讨论不同顶点处的三个外角的性质.
图9-1-85
如图9-1-85,∠1是△ABC的一个外角,∠1与图中的其他角有什么关系呢?能说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解:∵∠1+∠4=180°,∠2+∠3+∠4=180°,∴∠2+∠3=180°-∠4,∠1=180°-∠4,∴∠1=∠2+∠3.
把结论归纳成语言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探究得到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说明,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探究4] 三角形的外角和
1.做一做
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如图9-1-86所示的图形,把∠1,∠2,∠3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你能说说理由吗?
图9-1-86
2.说一说
在上图中,∠1+________=180°,∠2+________=180°,∠3+________=180°,三式相加可以得到∠1+∠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而∠ACB+∠BAC+∠ABC=________②,把①和②作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你还有更好的说理方法吗?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于1996年12月6日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英文名称为Mount Lushan.
4.了解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为后面学习多边形做铺垫.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图9-1-87
例1 如图9-1-87是A,B,C三岛的平面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的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的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
(1)由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可知∠DAC=__50__°.
又由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可知∠DAB=__80__°.
从而可得∠CAB=__30__°.
(2)由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可知∠CBE=__40__°.
(3)从图形信息,知AD与BE的位置关系是__互相平行__,由此可推出∠DAB+∠ABE=__180__°,∠ABE=__100__°,∠ABC=∠ABE-∠CBE=__60__°.
(4)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中,有__∠ACB=180°-∠CAB-∠ABC=90°__.
(5)如图9-1-87,如果过点C作CF∥AD交AB于点F,那么CF与BE的位置关系是__互相平行__.理由:__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线也互相平行__.
(6)由CF∥AD可以推出∠ACF=__∠DAC__=__50__°.
又由CF∥BE可以推出∠BCF=__∠CBE__=__40__°,
从而∠ACB=∠ACF+∠BCF=__90__°.
图9-1-88
例2 如图9-1-88,在△ABC中,AD⊥BC,垂足为D,AE平分∠BAC,∠B=80°,∠C=46°.
(1)你会求∠DAE的度数吗?
(2)你能发现∠DAE与∠B,∠C有什么关系吗?
(3)若只知道∠B-∠C=20度,你能求出∠DAE的度数吗?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养成说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论证能力.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分析:(1)∠DAE是哪个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
(2)△ADE中,已知什么?要求出∠DAE,只需求什么?
(3)∠AED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4)在△AEC中已知什么?要求∠AEB,只需求什么?
(5)怎么样求∠EAC的度数?
引申:(1)还有其他方法求∠DAE的度数吗?
(2)你能说明为什么∠DAE=(∠B-∠C)吗?
【拓展提升】
图9-1-89
例3 如图9-1-89,BD,CD分别平分∠ABC、∠ACB,请你探索∠A和∠D的数量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观察图形可以发现,∠A和∠D分别在两个三角形内,分别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以得到:
∠A+∠ABC+∠ACB=180°、∠D+∠1+∠2=180°,
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2∠1=∠ABC,2∠2=∠ACB,于是有2(∠1+∠2)=∠ABC+∠ACB,所以∠ABC+∠ACB=2(180°-∠D),将其代入∠A+∠ABC+∠ACB=180°得到∠A+2(180°-∠D)=180°,
整理得∠D=90°+∠A.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待已解问题与未解问题的对比分析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解答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见解.
1.应用提高、拓展创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知识的综合与拓展提高应考能力.
【达标测评】
1.填空题:
(1)在△ABC中,∠A=30°,∠B=50°,则∠C=__100°__.
(2)在△ABC中,∠C=90°,∠B=50°,则∠A=__40°__.
(3)在△ABC中,∠A=40°,∠A=2∠B,则∠C=__120°__.
(4)在△ABC中,∠A等于直角的一半,∠B等于直角的,则∠C=__75°__.
2.在△ABC中,∠A∶∠B∶∠C=1∶2∶3,求∠A,∠B,∠C的度数.
3.在△ABC中,已知∠A+∠C=2∠B,∠C-∠A=80°,则∠C的度数是( )
A.60° B.80° C.100° D.120°
4.△ABC中,若∠A=30°,∠B=∠C,则∠B=__50°__,∠C=__100°__.
5.在△ABC中,∠B=40°,∠C=60°,AD是∠BAC的平分线,则∠DAC的度数为__40°__.
通过设置达标测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续表)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6.如图9-1-90,已知∠1=20°,∠2=25°,∠A=35°,则∠BDC的度数等于__80°__.
图9-1-90
图9-1-91
7.如图9-1-91,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__54°__.
8.如图9-1-92,∠α=125°,∠1=75°,则∠β的度数是__130°__.
图9-1-92
学生完成达标测评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课堂总结】
1.课堂总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
2.布置作业:
教材P79练习第.
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本设计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便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拼图说出结论成立的理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易接受.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拼合,可以出现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②[讲授效果反思]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多训练,勤钻研”,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思考,自我总结,最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在讲解三角形外角时,要强调“不相邻”.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
(续表)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③[师生互动反思]
从课堂交流和课堂检测来看,学生应加强概念及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