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过程方法
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 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价值
1 .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重点: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
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回答: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无机盐、水。
那么,这些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二)学习新课
一、吸收的概念?
吸收: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过渡: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不同,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找出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二、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
消化道 吸收功能?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过渡:从上表得知小肠可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 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的吸收功能最强,所以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为什么小肠具有这么强的吸收功能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肠的结构。?
三、小肠的结构?
探究竟:?
1.取一段哺乳动物(或鸡)的小肠,顺肠管剪 开肠壁,对照小肠的环形皱襞示意图,找到小肠环形皱襞,注意皱襞是怎样排列的。用手摸皱襞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2.剪下一块小肠壁,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里,用放大镜观察,皱襞表面有什么??3.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小肠壁切片,对照小肠绒毛模式图,认识小肠绒毛的结构。?归纳总结: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很容易通过。所以,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过渡: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是怎样被利用的呢??板书:四、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细胞内分解而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利用,多余的部分,贮存备用。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被重新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到体内后,合成脂肪。
过渡:消化系统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如果消化系统出现病变有什么危害呢??五、消化道疾病的危害?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只有被消化吸收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消化道 疾病会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如肠炎病人,由于小肠运动过分增加,会引起腹泻,吃进的食物不能彻 底消化就被排出体外,即使已消化的 营养物质也不 能全被吸收。所以吃得再多,也不容易胖起来。反之,胃肠功能强的人,即使吃得食物并不多,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好,也易发胖。?
粪便在大肠内存留时间过长,就变得干硬不易排出而引起便秘,会产生食欲减退和种种不舒服的感觉。经常便秘,易形成痔疮。预防便秘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还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三)课堂小结
1.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吸收少量水、酒精
小肠:大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吸收场所
大肠:吸收少量 的水、无机盐、微生素
1.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的适应特点 特点 适应表现
长度 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皱襞 环形,在黏膜表面 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小肠绒毛 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很薄,仅一层上皮细胞 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绒毛内,壁很薄,仅一层上皮细胞 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有多种消化腺(液) 小肠内壁有黏膜上皮凹陷形成的肠腺,分泌小肠液,进入小肠的消化液还有胆汁、胰液。 有多种消化酶,利于食物的消化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一、吸收的概念?
二、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
三、小肠的结构?
四、营养物质的利用?
五、消化道疾病的危害?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时练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观察实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组织和引导探究小肠的结构怎样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了整个课堂的观察、实验,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相应得到加 强,学会用模拟实验解决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