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培养学生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文革时期
的服装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人群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各种品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解放初的饮食结构单一
食
营养均衡
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食品日益丰足,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主食消费的比例下降,肉食、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住房宽敞明亮
住宅小区
别墅区
现代楼房
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们住房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饰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建国初期,城乡人民外出主要靠步行,有少量的自行车。
改革开放前
行
改革开放初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改革开放后,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发展快速,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
常用的通讯手段
退出
通讯方式的变化
书信
通讯方式的变化
彩屏手机
智能手机
通讯方式的变化
QQ聊天
微信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