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专题综合训练(一)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专题综合训练(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03 16: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选择题
1.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离体的植物组织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2.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杂交瘤细胞分泌
B.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C.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D.用于疾病治疗时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免疫排斥
3.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
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4.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错误的是( )
A.对小动物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取所需的B细胞
B.融合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原代培养产生遗传物质改变后才能进行传代培养
C.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制成试剂,用于检测人体是否受某种抗原的感染
D.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原理之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癌细胞
5.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特点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
6.如图所示为白菜—甘蓝的培育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过程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
C.过程④细胞的全能性提高
D.过程⑤细胞的全能性降低,最终失去全能性
7.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前先用胰蛋白酶使离体组织分散成单个体细胞
B.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的分泌蛋白
C.培养至细胞系时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
D.将细胞培养在含有毒物质的溶液中,可通过变异细胞的百分率判断有毒物质的毒性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再分化后可形成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B.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让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物按照需要表现出双亲的优良性状
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9.下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图所示过程
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就是为获得细胞分泌蛋白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C.动物细胞培养通常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可以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
1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四倍体小黑麦种子或幼苗获得八倍体植株
②利用紫草细胞获得治疗烫伤的紫草素
③培育转基因“向日葵豆”植株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利用茎尖大量繁殖三倍体无子西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2.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诱导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3.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多倍体植株
C.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就是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D.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14.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的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B.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15.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②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
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⑥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
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促使细胞融合
A.实验顺序应该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B.③过程产生多个杂交瘤细胞的过程称为克隆
C.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酶,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此处使用的溶液浓度较大,以保证植物细胞会发生________,以保护原生质体不被破坏;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细胞不相同的是________。
(3)过程________属于脱分化,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其培养时选用的材料通常是分生组织,原因是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在________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17.如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______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
(2)图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________的过程,才能使卵细胞受精。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中的________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以上技术是在_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完成的。
(3)图3中过程①是植物细胞形成______的阶段,该阶段所用的酶是________。在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________。
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的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参考答案
1.C 解析:离体的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先脱分化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才可以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的小植株。而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属于再分化。
2.D 解析: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纯度高等特点;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与抗癌药物结合后制成的“生物导弹”能特异性识别并杀死癌细胞;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人类疾病时也会发生免疫排斥。
3.A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利用相关酶分解细胞壁;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紫草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增殖。
4.B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用骨髓瘤细胞和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得到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又具有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特点,所以不需经过遗传物质的改变便能无限增殖;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应用是作为诊断试剂;如果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就能将癌细胞杀死。
5.D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并经单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能无限繁殖但不具有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6.D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去除细胞壁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A正确;杂种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而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愈伤组织的全能性要高于杂种细胞,C正确;无论是分化的还是未分化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D错误。
7.B 解析:为了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离体组织,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一般在10~50代的细胞增殖缓慢,甚至完全停止,少部分的细胞会克服寿命的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此时这些细胞已经发生了癌变。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8.D 解析:薄壁细胞是由已分化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目前杂种植株还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表现出双亲的优良性状;在植物细胞融合时,应先去细胞壁;离体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9.A 解析: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是无性繁殖的过程,如果离体的组织来自纯合子,将来得到的试管苗是纯合子,如果离体的组织来自杂合子,将来得到的试管苗是杂合子;①为脱分化,②为再分化,脱分化过程没有细胞的分化;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而不是细胞膜流动性。
10.B 解析:动物细胞的培养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动物细胞,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它无法获得完整动物个体。在培养之前对材料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在培养过程中动物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11.D 解析: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四倍体小黑麦种子或幼苗获得八倍体植株,不需组织培养。②和⑤本身就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③和④分别通过基因工程和体细胞杂交获得工程细胞,然后将工程细胞经组织培养为完整植株,因此也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2.C 解析:去除植物细胞壁可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融合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出细胞壁标志着杂种细胞的形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所以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3.C 解析: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才能获得原生质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多倍体,并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是否是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4.B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把来自不同植物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克服了自然状态下植物间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融合后的细胞能培育成一个植物个体,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融合原理是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培养基除基本成分外还需要植物激素,而动物细胞培养液需加动物血清。
15.C 解析:在细胞融合过程中,如果只考虑两两细胞的融合,有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其中B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融合不能无限增殖。
16.(1)纤维素酶和果胶 质壁分离 胰蛋白酶
(2)聚乙二醇 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
(3)⑤ ⑥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性高,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5)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①②过程使用含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高浓度溶液处理植物细胞,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从而保护原生质体不被破坏。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胰蛋白酶。(2)过程③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聚乙二醇,而用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式。(3)⑤过程为脱分化,⑥过程为再分化,愈伤组织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4)过程⑤⑥⑦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时,由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全能性高,因此常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5)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17.(1)抗原X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获能 内细胞团 体外
(3)原生质体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④⑤(⑥)
解析:(1)图1所示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小鼠的B细胞经过免疫,再与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同时具备了分泌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2)图2所示为胚胎工程中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精子只有经过获能处理后才具备使卵细胞受精的能力。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切割后,每个部分都可以再发育成一个个体。以上操作过程都在体外进行。(3)图3所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体细胞杂交的第一步就是制备原生质体,可以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植物细胞壁分解掉。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等过程。
18.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嘌呤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解析:(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2)给小鼠注射HCG,使小鼠进行体液免疫,生成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3)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只有一条途径,在培养基中加入氨基嘌呤,阻断了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体的增殖。杂交瘤细胞有两种合成DNA的途径,因此在选择培养基上杂交瘤细胞能生存并无限增殖。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4)此单克隆抗体是针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抗原产生的,可以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特异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