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技能:制作模型》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5-31 09:31:29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粤教粤科版 四年级下 课前问答陆地上有五种地形,分别是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思考:陆地上有哪几种地形?这些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丘陵——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起伏大;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地面平坦宽广;
平原-----海拔较低、平坦、宽广;
盆地-----四周被山地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前问答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盆地吗?思考: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新知导入思考:问题1:他们在看什么?他们在看一个地形模型。问题2 :通过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形模型?四周高,中间低,这是盆地的特点,所以这是盆地的地形模型。问题3 :你知道这个地形模型是怎样制作的吗?是根据它的原型特征用材料制作而成的。新知讲解制作地形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地形原型的类型。思考:制作地形模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任务:制作地形模型。 人们常使用合适的材料建构模型来反映原型的形态、特征。 地形模型能够形象地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点,让人们能对地形产生直观的认识。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思考:在确定主题后,我还需要做什么?我们需要收集原型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中的信息,充分了解原型的特征。新知讲解思考:以“盆地”为例,我们在制作地形模型时,要体现出它的什么特征?要体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新知讲解思考:在明确地形特征后,我们还要考虑什么问题? 我们还需要从模型的大小、采用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怎么体现原型的特征等方面去构思如何制作这个地形模型。模型大小:A4纸大小即可制作材料:A4纸一张、废旧报纸、橡皮泥、沙土、胶水、乳胶、颜料等。新知讲解1、将废旧报纸折叠成起伏的一圈,用胶水固定在A4纸上;2、将报纸表面和围成的内圈用颜料涂好色,一般用褐色和深绿色为主;3、将乳胶涂于表面,再用橡皮泥涂成山丘形状,周围撒上沙土。新知讲解任务:小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捏造型涂颜料比差异新知讲解任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地形模型。1、说出自己制作的地形模型名称。2、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怎样体现原型的特征。盆地模型丘陵模型山地模型课堂练习填一填。1、制作模型五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模型研究原型制作模型模型应用2、制作模型的作用:(1)形象的表现出某种地形原型的特点(2)让人们对地形产生直观的认识课堂总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确定主题
研究原型
制作模型 构思模型
制作模型
模型应用作业布置课后按照制作模型的方法,制作其它地形模型。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粤科版版科学四年级29探究技能:制作模型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可以通过研究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形态和特征;
2、知道地形模型能够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地形原型的特征制作地形模型;
2、能通过地形模型来了解地形原型的特点。
科学态度
激发探究地形的兴趣;
乐于尝试用多种材料完成制作。
重点
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地形原型的特征制作模型。
难点
制作地形模型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问答。
思考:陆地上有哪几种地形?
(陆地上有五种地形,分别是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出示陆地地形图。
继续思考:这些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
(丘陵——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起伏大;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地面平坦宽广;平原-----海拔较低、平坦、宽广;盆地-----四周被山地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盆地吗?
(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出示相关图片
二、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几个学生在科普馆参观地形模型展览,引出疑问:
问题1:他们在看什么?
(他们在看一个地形模型。)
问题2 :通过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形模型?
(四周高,中间低,这是盆地的特点,所以这是盆地的地形模型。)
问题3 :你知道这个地形模型是怎样制作的吗?
(是根据它的原型特征用材料制作而成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一下地形模型吧!(板书课题: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观察中国盆地的图片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回顾上节课内容,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做好铺垫
进一步了解盆地的特点
通过观看情景图,使同学们对地形模型产生兴趣
讲授新课
确定主题
人们常使用合适的材料建构模型来反映原型的形态、特征。
1、思考:你知道地形模型有什么作用吗?
(地形模型能够形象地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点,让人们能对地形产生直观的认识。)
2、任务:制作地形模型。
思考:制作地形模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制作地形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地形原型的类型。)
说想法:我想制作盆地的地形模型,因为盆地的地形特征比较明显,四周高,中间凹进去。
二、研究原型
1、思考:在确定主题后,我还需要做什么?
(我们需要收集原型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中的信息,充分了解原型的特征。)出示盆地的相关图片
2、继续思考:以“盆地”为例,我们在制作地形模型时,要体现出它的什么特征?
(要体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
3、完成“地形原型的特点”填写。
三、构思模型
1、思考:在明确地形特征后,我们还要考虑什么问题?
(我们还需要从模型的大小、采用什么材料、怎么制作、怎么体现原型的特征等方面去构思如何制作这个地形模型。)
模型大小:A4纸大小即可
制作材料:A4纸一张、废旧报纸、橡皮泥、沙土、胶水、乳胶、颜料等。
确定制作步骤:(1)、将废旧报纸折叠成起伏的一圈,用胶水固定在A4纸上;
(2)、将报纸表面和围成的内圈用颜料涂好色,一般用褐色和深绿色为主;
(3)、将乳胶涂于表面,再用橡皮泥涂成山丘形状,周围撒上沙土。
四、制作模型
1、任务:小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
2、出示制作地形模型重要步骤的图片。
(捏造型——涂颜料——比差异)
温馨提示:模型制作完后要与原型进行对比,看模型是否呈现来原型的特征,有差异计时修改。
五、模型应用
1、任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地形模型。
(出示盆地模型、丘陵模型和山地模型)
2、从三个方面交流讨论:(1)、说出自己制作的地形模型名称。
(2)、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怎样体现原型的特征。
六、拓展提高
地球表面的地形(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说想法
观察和搜集数据
交流讨论
小组合作
制作模型
描述交流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模型
对自己研究的主题有深刻了解
通过交流讨论,确定制作模型的过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描述交流,进一步了解制作过程及地形的主要特点
课堂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确定主题
研究原型
制作模型 构思模型
制作模型
模型应用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填空题。
1、人们常使用合适的材料建构( )来反映( )的形态、( )。
2、地形模型能够( )地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点,让人们能对地形产生( )的认识。
3、制作地形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 )的类型。
4、确定地形原型后,我们可以通过( )等方式收集相关地形的信息,了解原型的特征。
判断题。
1、在制作地形模型时,要考虑模型大小,制作的材料以及怎样黏合等多方面。 ( )
2、盆地的地形特征是:四周低,中间高。 ( )
3、“表面宽广,地平”描述的是平原的特征。 ( )
4、“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描述的是丘陵的特征。 ( )

简答题。
在制作盆地模型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材料,请简要说一说?
请简要说一下制作模型的步骤?
4.5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答案
填空题。
模型 原型 特征 2、形象 直观 3、地形原型 4、查找资料
判断题。
√ 2、× 3、√ 4、√
简答题。
1、答:在制作盆地模型时,我们会用到废旧报纸、纸粘土、橡皮泥、沙土和颜料。
2、答:制作模型的步骤:(1)确定主题(2)研究原型;(3)构思模型;(4)制作模型;(5)模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