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0 20: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法兰克王国是5世纪末由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它是建立在哪个帝国基础之上的(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2.某人若要向其主人起誓效忠,他就应该总是将下述六桩事情铭记心间:无害、安全、荣誉、有用、容易和可行。如果一个附庸想获得其所应得的俸禄,想获得他在宣誓效忠时所得到的安全保证的话,那么,他在做好上述六桩事的同时,顶要紧的就是忠诚地劝告、辅佐其主人。一个人通过仪式答应服从领主并为他服役,这种仪式就叫“臣礼”,而领主通过仪式把采邑交付给封臣,答应加以庇护,这种仪式就叫“锡封”。与之有关的制度是 (  )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周分封制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3.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如图人物,在位的44年期间,发动过对伦巴德人、撒拉森人、撒克逊人等的大大小小55场战争,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版图,他统治下的帝国被称为(  )
A.查理曼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
5.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出产提供他们和他们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严格禁止竞争
C.基本自给自足 D.自耕农为主体
6.“晚至13世纪,一位英格兰农民被控弄塌了邻居的房子,而他所做的不过是锯断了房间中间的一根桁条……有这么一种说法:一顿上好的饭通常由两道饭菜组成,一道是粥状的麦糊,一道是麦糊状的粥……水果几乎闻所未闻,蔬菜种类不多,咸鱼、洋葱、韭菜、萝卜、甘蓝,做法一概是煮成稀汤。”这描述的是(  )
A.西欧庄园主的生活 B.西欧庄园农奴的生活
C.中世纪教会的生活 D.西欧小封建主的生活
7.“庄园法庭的程序并非由领主的意志决定, 而是依据古老而强有力的传统, 即庄园习惯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庄园法庭依据习惯法处理事务 B.庄园法庭完全维护领主利益
C.庄园法庭决议由佃户决定 D.庄园法庭维护公平正义
8.“在人口和贸易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所没有的。”材料中叙述的是 (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欧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C.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情况 D.西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9.西欧中世纪不能用“一片黑暗”来概括。应该说是“黑暗”中孕育了光明,或者说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因素。“光明”的因素有 (  )
①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湖  ②基督教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
③庄园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④再次兴起的城市取得自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0.11世纪初,意大利南部创立了萨勒诺大学。1088年,意大利的北部创立了博洛尼亚大学。这是西欧最早的两所大学。意大利出现早期大学的根本原因是(  )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传统教育的崛起
C.地理位置的优越 D.城市经济的复兴
11.如图是巴黎大学的校徽。对早期巴黎大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于12—13世纪
B.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C.大学师生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
D.可学到法律、医学等专业知识
12.《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13.“英姿勃发……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帝国君主)攻陷了君士坦丁堡,高耸的宣礼塔宣告这个世界改弦易辙了。威尼斯商人再也无法安全地抵达地中海东岸,丝绸之路被突厥弯刀一挥而断。”上述内容的主题是(  )
A.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B.十字军的东征
C.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D.查士丁尼的抵抗
14.拜占庭帝国在其绵延千余年的历史中,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首都曾是中古欧洲和地中海世界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学术文化中心。拜占庭帝国保存的文化是(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犹太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儒家文化
15.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日本曾一度被称作“倭国”,到唐代的670年,“日本”这一国名才开始使用。习惯上我们还用“东瀛”“东洋”“扶桑”指称日本。中国隋唐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大和兴起 B.大和国统一
C.苏我氏父子专权 D.大化改新
16.日本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天皇大权旁落,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在这一历史时期,实际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
A.天皇 B.征夷大将军 C.天照大神 D.中下级武士
17.学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一单元时,我们发现:六七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同一时期,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生产停滞,外族入侵……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由哪位人物力挽狂澜,解决了危机(  )
A.孝德天皇、亚历山大大帝 B.明治天皇、穆罕默德
C.明治天皇、亚历山大大帝 D.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18.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心强。他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并使之弃恶从善。该故事出自 (  )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医典》 D.《天方夜谭》
19.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件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件东西”传到西方的是(  )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波斯人 D.埃及人
20.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封君封臣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亚欧封建社会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18分,23题21分,共60分)
21.欧洲在近代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一所示
图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君与封臣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材料三 如图二所示

图二 教皇加冕国王
材料四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于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做好了铺垫,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结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3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9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二 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诞生的四个区域,请分别写出字母A、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4分)
(2)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又叫什么帝国?材料中提到的“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中的“辉煌成就”的表现是什么?(6分)
(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3分)
(4)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拜占庭帝国的故步自封和阿拉伯民族的创新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自《浅论伯里克利改革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材料二 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除了带来新的宗教信仰外,还带来新的生活方式。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推动了一场变革,……日本天皇还远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无可争辩的首脑,强有力的世袭贵族强行对这种中国式的、最终将导致其垮台的行政机构作某些变更。……在文化领域,日本以同样方式修改了中国的模式。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到修理街道等琐事,都涉及了。新政上谕纷至沓来,急而乱,多而杂,前谕方下,后谕又催,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令人眼花缭乱,……新政每一项措施都重要,结果究竟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后来连改革者也弄不清了。正如英国人赫德所说:维新派“不顾中国的吸收力量,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
——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里克利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变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
(4)综上所述,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一、1.C 2.D
3.D 点拨: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西周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周天子实行了分封制。8世纪前期,西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塔的最底层是农民。题干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A 5.C
6.B 点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英格兰农民”,再结合“一顿上好的饭通常由两道饭菜组成,一道是粥状的麦糊,一道是麦糊状的粥……水果几乎闻所未闻”可以判断这描述的是西欧庄园农奴的生活。
7.A 点拨:分析题干中的“庄园法庭的程序并非由领主的意志决定, 而是依据古老而强有力的传统, 即庄园习惯法”可以看出庄园法庭依据习惯法处理事务。
8.C 点拨: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权和政治力量”,由此可知,这是指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欧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故排除B项,A、D两项与题意不符。
9.B 点拨:结合题干,依据所学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中世纪的开始。“地中海变成罗马帝国的内湖”是在2世纪,不属于西欧中世纪,故①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世纪“基督教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之后宗教神权统治着整个欧洲,给欧洲带来的是“黑暗”,故②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属于“光明”的因素,故③符合题意;城市重新兴起,城市自治斗争不断,农村的佃户纷纷到城市居住,从而瓦解了庄园经济,封建经济走向衰落,属于“光明”的因素,故④符合题意。
10.D
11.C  点拨: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巴黎大学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会。主要有法学、医学、神学以及后来被统称为文科的学科。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12.D 点拨:依据题干材料中的“皇帝的威严、光荣……须用法律来巩固……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知,选项D正确。
13.A 14.A 15.D 16.B 17.D
18.D 点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讲述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选项A属于古希腊史诗,选项B属于法律文献,选项C属于阿拉伯医学著作。
19.B 点拨: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把我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传到西方,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0.B 点拨: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使我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封君封臣制的实行使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中世纪西欧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典型。因而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亚欧封建社会。
二、21.(1)①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②贵族内部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③教权与王权先相互利用,再此消彼长。教权逐渐凌驾于王权之上。
(2)统治者通常以土地来赏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逐级封赐,直到最低一级贵族——骑士,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庄园制度。
(3)①为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②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③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
22.(1)A: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2)东罗马帝国。  保存和发展欧洲古典文化,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3)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
(4)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吸收先进文化,将走向衰亡;只有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
23.(1)①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②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③公民无论贫富均可担任公职。
(2)效仿中国并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改革的内容繁琐、乱、多、杂;措施不分主次。
(4)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要实事求是。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