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型
新授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制
定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
教
材
分
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经掌握如“200×43”这类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
使用教材
的 构 想
通过比较练习 ,引导学生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生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设计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1×2 ?60×7 12×40
21×260 73×900引导学生复习口算乘法的方法,提问检查掌握情况。2、出示:计算124×26
二、探索新知1、出示教学挂图,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2、探究算法。
“850×15”用竖式怎样算?鼓励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笔算。
组织反馈:
评析不同算法。
组织学生选出比较简便的算法。
3、反馈:170后面添了几个0?为何添2个?
4、质疑:乘数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积的末尾却有3个0?
组织学生交流并举例说明:
250×40= 60×90=
350×20= 120×70=
5、小结:乘得的数的末位的“0”要和天上的“0”区分清楚,不能混淆。
三、巩固反馈。
1、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第3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说说每组题目的规律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系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独立口算,个别校对口算方法。说出口算的方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交流算法。
学生读题,收集信息,思考解题思路,汇报算式:850×15=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计算;
2)0不参加计算;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指名板演不同计算过程,全班讨论交流出简便方法。
3、小组交流汇报。
4、全班讨论交流。
尝试练习本上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加深对整个竖式的理解,明确算法。
得出: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写几个0,。乘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得末尾0的个数比一定相等。
独立列式。计算,汇报列式过程和计算过程。
独立完成,说说积得末尾的“0”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说一说学习所得。
当堂达标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850×15=____( )
8 5 0
× 1 5
————
4 2 5
8 5
——————
1 2 7 5 0
答: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_______克。
分层作业设计
1.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A)
□□×□□=1600 □□×□□=2400
2. 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B)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C)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