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赋值语句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赋值语句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教学 目标 1.理解变量及其命名规则; 2.掌握变量的赋值及变量的应用; 3.掌握 input() 函数的使用方法; 4.理解 int()、float() 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变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赋值语句,不要将赋值语句和数学中的等式混为一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讲解变量的作用于定义,区分数学变量与编程变量的不同。 理解变量的定义与作用。 理解定义
讲授新课 赋值命令 1、新命令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保存到〈变量〉中。?“=”是赋值的意思。 〈表达式〉可以是数字、函数、字符串、运算表达式。使用赋值命令,可以改变变量的值。 例如: >>>a=1 >>>b=2+3 * 4 >>>c=10 * c >>>d=a 赋值命令“=”与数学中的等号“=”的含义是不同的。赋值命令“=”的意思是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所以命令“c=10 * c”的意思是:将变量c所指的内存中的数据乘以10,然后继续保存到变量c中。 学习新命令,注意“=”赋值符号的理解。 通过学习,注意“=”赋值符号与“=”数学等号的不同。
小博士 变量的命名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变量名只能由大小写字母、数字、汉字和下画线“_”组成; 2.变量名不能以数字开头; 3.变量名中不能有空格; 4.变量名区分大小写; 5.变量名不能和Python内置命令重复。 学习变量的命名规则。 掌握变量的命名规则。
任务练习 【例题2-1】编写程序,计算圆的周长、面积。 假设圆的半径是r,圆的周长是C,圆的面积是S。 则: C=2πr S=πr 2 程序如下: 代码清单ex21.py r=10 c=2 * 3.14 * r s=3.14 * r * r print("圆的周长:",c,"圆的面积:",s) 试一试: 在Python?IDLE中输入例题2-1程序,并运行程序。 自主练习操作。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input()函数 input()函数的功能 新命令 格式:?input(〈提示性文字〉) 功能:等待用户从键盘上输入数据,用户输入的内容将作为函数的值,不管用户输 入的是什么内容,返回的都是字符串。input()函数括号内可以包含提示性文字。 掌握新命令格式。 学习并掌握input()函数的功能与运用。
程序演示 >>>input("按回车键继续……") >>>name?=?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 请输入您的姓名:zhangsan >>>print(name) Zhangsan 命令name?=?input("请输入您的姓名:")的意思是:从键盘上接收输入,将输入的内容赋 值给变量name。 边观看边操作。 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命令书写的格式。
小博士 在执行input函数时,无论向计算机输入什么数据,接收的数据都被当成字符串。因此,如果输入的是数值型数据,需要使用下面的函数将它转换为数值: float(数据)——将字符型数据(整数或小数)转换成浮点数类型的数值(即小数); int(数据)——将字符型整数转换成整数类型的数值(即整数)。 学习字符型数据(整数、浮点数)之间的转换。 理解float()函数、int()函数的使用。
程序演示 代码清单ex22.py name=input("您的姓名:") grade=input("您的年级(用数字回答):") print(name+"您好!","您的年龄大概是:",7+int(grade),"岁") 边观看边操作。 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命令书写的格式。
小技巧 如果要让print()函数中的内容换行,只要在换行处加上字符串:"?\n?"。 例如:print("?圆的周长:",c,"?\n?","圆的面积:",s) 如果要让print()函数的显示结果中,各项之间不留空格(或用某个符号隔开),只要在最后加上参数sep=""?(或者sep="?分隔符?")。 例如:print(a,b,c,d,sep="")或者:print(a,b,c,d,sep="?/?") 自主阅读,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 掌握编程的书写格式。
课后练习 试一试: 1.编程求长方形面积。要求在程序运行的时候输入长方形的长和宽。 2.编写一个造句程序,程序运行过程如下: 请输入一个形容词:可爱的 请输入一种动物名称:小鸟 请输入一种动作:飞翔 请输入一个地方:天空 一只 可爱的 小鸟 飞翔 在 天空 课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尝试编写程序。 巩固知识,掌握编程命令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变量与赋值,掌握了赋值命令的使用,不会把赋值命令和数学的变量和“=”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