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有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有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31 09: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50分.)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日﹣2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如图是亚洲分区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
C.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D.西接欧洲,南连非洲,东与北美洲相望
2.博鳌亚洲论坛的25个亚洲发起国家来自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关于各区表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位于东亚
B.东南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C.南亚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
D.中亚和西亚地区水资源储量丰富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该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那么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越南
如图是亚洲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亚洲的地势特征为(  )
A.中间高四周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南北高,中部低 D.东西高,中部低
5.受地形地势影响,亚洲东部河流流向为(  )
A.自东向西流 B.自西向东流 C.自北向南流 D.自南向北流
6.亚洲中西部河流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如图是中东地区图,读图完成7﹣11题。
7.被称为“石油海峡”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8.沙特阿拉伯的人种主要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9.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
A.黑海和地中海 B.阿拉伯海和红海
C.红海和地中海 D.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10.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城”,这三大宗教不包括(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11.近年来中东国家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以下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石油开采量 B.大力发展旅游业
C.加强国际经贸合作 D.科技兴农
如图是咖啡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由图可知,咖啡的主要分布地大多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3.东南亚除了种植咖啡,还适合种植(  )
A.棉花 B.苹果 C.小麦 D.橡胶
14.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历经21天到达中国广州,其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如图是四地的气候直方图,读图完成15﹣18题。
15.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甲气候分布的地区有(  )
A.欧洲西部 B.东南亚 C.中东地区 D.极地地区
17.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分布面积最广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四种气候类型都不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南亚 B.中东
C.欧洲西部 D.撒哈拉以南非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们在节假日选择出国旅游,读图完成19﹣21题。
19.上图中位于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图中位于东南亚的佛教建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如果你前往景点①所在的地区旅游,可能会看到的自然风光是(  )
A.茂密的雨林 B.幽深的峡湾 C.午夜的太阳 D.广袤的沙漠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9年2月7日正式选址奠基。一旦新站按计划在4年后建成,中国在南极就有了5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科考就进入了“五朵金花”时代。读图完成22﹣25题。
22.我国南极科考站中纬度位置最低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长城站
23.罗斯海新站在建设中面临的难题有(  )
A.地震 B.烈风 C.潮湿 D.沙漠化
24.相对于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
A.纬度位置更高 B.跨经度更广
C.气候更加恶劣 D.更适合人居
25.考察队领队杨惠根说:“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将为我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做出新的贡献。”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南极的是(  )
①生活垃圾分类回收②大力开采矿产资源③保护极地动物④签订《南极条约》
⑤肆意捕杀海洋生物⑥进行军事演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
26.(14分)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欧洲西部的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图7是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意大利是拥有最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以下景点位于意大利的是   。
A.大本钟
B.水城威尼斯
C.大英博物馆
D.凯旋门
(2)摩纳哥位于法国东南部,濒临   海,为典型的   气候,夏季   ,冬季   。
(3)在法国,习近平主席品尝到了牛排、牛奶、奶酪等乳肉制品,这得益于欧洲西部的   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   业的发展。
27.(18分)2018年9月28日,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如图是东南亚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题。
(1)本次地震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   国家(填字母),该国位于欧亚板块、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地震和海啸过后的一些街区,有灾民打出“我们需要粮食”的字牌,请问东南亚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该作物的种植主要得益于东南亚高温多雨、   的气候条件。
(3)图中六个字母所代表的国家位于中南半岛的有   ,位于马来群岛的有   。
(4)地震及海啸发生后,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立即了解核实灾区中国游客情况,证实无人伤亡。请列举至少两个东南亚的旅游景点   、   。
28.(18分)电影《驭风少年》讲述了出生在非洲东南部马拉维这个贫穷国家的少年坎宽巴,辍学后发明风车的故事。影片中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单一的商品经济、不平等的商品贸易、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受教育水平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主人公克服苦难、苦心钻研,最终利用风能发电,引水灌溉,为他和那片土地带来了巨大影响,让世界为之瞩目。如图是非洲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1)在图中方框里,填出以下地理事物所对应的字母。
A东非高原B刚果盆地C马达加斯加岛D索马里半岛E几内亚湾F尼罗河
(2)撒哈拉以南非洲高原面积广大,因此被称为“   大陆”,地势   高,   低。
(3)影片中该地不是阴雨连绵,就是滴雨不下,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饥荒。据此推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4)电影中该地贫穷落后的画面也是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真实写照,你可以从地理的角度给撒哈拉以南非洲摆脱贫困提出两条建议吗?(可以从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角度作答)
   、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下)期中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50分.)
1.解析: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故选:D。
2.解析: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日本,位于东亚;东南亚都是发展中国家;东南亚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中亚和西亚地区水资源储量少。
故选:A。
3.解析: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题意。
故选:A。
4.解析:读图可知,亚洲大多数河流从中部流向周围的海洋,说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析: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亚洲东部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
故选:B。
6.解析:亚洲内陆地区,距海遥远,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
故选:B。
7.解析:读图可得,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的出口处,有石油海峡之称。
故选:D。
8.解析:沙特阿拉伯主要为阿拉伯民族,属于白色人种。
故选:A。
9.解析:读图可知,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0.解析: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
故选:B。
11.解析: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是这种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将会越用越少;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如加强国际经贸合作,进行加工制造业,科技兴农,开展旅游业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2.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咖啡的主要分布地大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应属于热带。依据题意。
故选:A。
13.解析: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棉花、苹果、小麦都是温带农产品,不适合东南亚生长;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4.解析:人们出行大多希望尽快到达,所以远距离出行多乘飞机或者乘火车,近距离多乘汽车。有时为了欣赏河流两岸的风景,也有专门乘旅游船的。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读图分析可知,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历经21天到达中国广州,运输时间较长,速度很慢,其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海洋运输。
故选:C。
15.解析:读图可知,甲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乙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一年份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丙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一年份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丁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6.解析:图中的甲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如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故选:B。
17.解析: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
故选:D。
18.解析: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东南亚主要的气候是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中东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欧洲西部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以及北部的寒带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C。
19.解析:读图可得,①是西亚迪拜的帆船酒店,②是欧洲西部法国的凯旋门,③是欧洲西部意大利的罗马古斗兽场,④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故B正确。
故选:B。
20.解析:读图可得,①是西亚迪拜的帆船酒店,②是法国的凯旋门,③是意大利的罗马古斗兽场,④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该建筑位于东南亚地区,是佛教建筑。
故选:D。
21.解析:西亚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有广袤的沙漠,无茂密的雨林景观,幽深的峡湾和午夜太阳是欧洲西部挪威的景观。
故选:D。
22.解析:纬度的变化规律为: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度数逐渐增大到90°.依据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四座科考站中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
故选:D。
23.解析: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罗斯海新站位于高纬度、南寒带,在建设中面临的难题有烈风。
故选:B。
24.解析:南极和北极处于地球的最南、北两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是海洋为主,相对于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更加寒冷,降水稀少,且多狂风,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故选:C。
25.解析:保护南极地区的措施有: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保护极地动物,签订《南极条约》,该地区不能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不能肆意捕杀海洋生物等。
故选:A。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
26.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1)大本钟是英国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凯旋门位于法国巴黎。
(2)摩纳哥位于法国东南部,濒临地中海,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法国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的牧草生长,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因此在法国,当地人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要食物,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
故答案为:(1)B;(2)地中;地中海;炎热干燥;温和多雨;(3)温带海洋性;畜牧。
27.解析:(1)本次地震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D即印度尼西亚,该国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东南亚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该作物的种植主要得益于东南亚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
(3)图中A是泰国,B是缅甸,C是越南,都位于中南半岛上,D是印度尼西亚,E是马来西亚,F是菲律宾,都位于马来群岛上。
(4)东南亚的旅游景点有:泰国曼谷水上市场、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和巴厘岛等。
故答案为:(1)D;太平洋;印度洋;(2)水稻;雨热同期;(3)ABC;DEF;(4)泰国曼谷水上市场;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28.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1)A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东部;B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C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的岛屿;D索马里半岛是非洲最大的半岛;E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海湾;F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2)撒哈拉以南非洲高原面积广大,因此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影片中该地不是阴雨连绵,就是滴雨不下。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要摆脱贫穷,应该采取的措施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等;大力开采矿产换取外汇不利于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
(2)高原;东南;西北;(3)热带草原;(4)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