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31 07: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和基本任务,以及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一五计划的历史意义。
明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取得的原因,树立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
第一篇
定规划 奋发图强搞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
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在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项目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52年比49年增长百分比 52年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比
钢 15·8万吨 132·9万吨 752·8 46·8
煤 3243万吨 6649万吨 105 7·5
棉花 889万担 2607·4万担 193·3 53·6
粮食 2263亿斤 3278亿斤 44·8 9·3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重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1.“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齐全。
(3)、许多重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3、基本任务: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目的:
2、时间: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重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轻工业
A
小试牛刀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一座大桥
二条铁路
三条公路
四个工厂
一五计划的成就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鹰厦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57年比1952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25% ,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29% 。
畅所欲言
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独立的实现
苏联的支持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4、评价: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第二篇
颂人大 麦秀两岐促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1)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内容:
宪法性质:
(2)大会选举事宜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容:
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
利益的宪法。
1954年6月,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宪法草案的起草与讨论,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定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火眼金睛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的机关是政治协商会议。同时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陈云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根据主席提名,决定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朱德
国务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背 景
成就(一二三四)
及意义
(三个“一”)
“一五计划”
(1953-1957)
基本任务
经济 一个计划:
课堂小结
一次会议:
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性质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