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惠更斯原理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惠更斯原理的理解
1.(多选)下列关于惠更斯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B.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波的衍射现象
C.介质中任何一个波面的各点,都可以看成发射子波的波源
D.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衍射现象与障碍物或孔的大小的关系
答案 ABC
解析 惠更斯原理解释了波的传播相关的问题,所以能够解释波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故A正确;同样对波的衍射现象,惠更斯原理也可以解释,但不能解释衍射现象与孔或障碍物大小的关系,故B正确,D错误;由惠更斯原理可知,C正确。
2.在均匀介质中,关于波线和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面一定是球面(形状)
B.波线一定是平行直线
C.波线有时候与波面垂直,有时候与波面平行
D.同一波源的不同波面上的各点振动周期相同
答案 D
解析 波面可以是球面(形状),也可以是平面(形状),A错误;波线可以是平行直线,如平面波波线,也可以不是平行直线,如球面波的波线,B错误;波线总是与波面垂直,C错误;同一波源的不同波面上的各点振动周期相同,都等于波源的周期,D正确。
3.(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振动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面就叫做波面
B.同一振源的不同波面上的质点的振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无论是球面波,还是平面波,同一波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完全一样
D.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小波源,称为子波,子波在前进方向上任意时刻形成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答案 CD
解析 振动相同的点在同一时刻组成的面,叫做波面,故A错误;不同波面上的质点的振动情况可能相同,故B错误;波面是同一时刻振动相同的点组成的,其上各点可以看做相同的一个个新的小波源,这些波向前传播情况一样,经过相同时间到达的位置的连线又可以连接成一个面,就形成新的波面,故C、D均正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波是球面波
B.声波是球面波
C.只有横波才能形成球面波
D.只有纵波才能形成球面波
答案 B
解析 根据球面波的定义可知:若波面是球面则为球面波,与是横波还是纵波无关,故B正确,C、D错误;由于水波不能在空间中传播,所以它是平面波,A错误。
知识点二·波的反射和折射
5.(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的反射遵守与光波反射类似的反射定律
B.声波发生折射时,频率、波长、波速均要改变
C.空气中声波是纵波
D.一个音乐厅满座时交响乐混响时间比空座时长
答案 AC
解析 惠更斯原理推出的波的反射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相似,A正确;发生折射时,频率不变,因频率取决于波源,与介质无关,B错误;空气中声波是纵波,C正确;满座时吸声的物体变多,混响时间变短,D错误。
6.下列现象哪些是利用了波的反射( )
①手扶耳旁听远处的人说话 ②医生给病人做超声波检查 ③雷达的工作原理 ④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手扶耳旁听远处的人说话是利用了声波的反射;超声波检查身体、潜艇中的声呐都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雷达则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D正确。
7.甲、乙两人平行站在一堵墙前面,两人相距2a m,距墙均为 a m,当甲开了一枪后,乙在t s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则乙在什么时候才听到第二声枪响( )
A.听不到 B.甲开枪后3t s
C.甲开枪后2t s D.甲开枪后t s
答案 C
解析 如图所示,第一声枪响是从甲直接传到乙,所需时间t=。第二声枪响是声波经墙反射后传到乙,根据波的反射定律,反射后声波所走路程s′=2=4a m,所需时间t′===2t,故C正确。
易错点·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频率和波长的变化
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
B.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
C.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
D.波发生折射时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都发生变化
易错分析 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不同频率的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由于忽视该知识点而错选。而同种频率的波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而波速和波长同时改变,由于不清楚三者的关系及变化而出现错选。
答案 BC
解析 发生反射时,波还是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因此频率和波速都不变,因此波长也不变,B正确,A错误;发生折射时,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波速变化,由于频率不变,根据v=λf可知波长也会发生变化,所以C正确,D错误。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大,则( )
A.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小
B.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大
C.声波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D.声波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答案 B
解析 声波是由声源发出,只要声源频率不发生变化,不管声波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声波的频率都不变,故从空气传入水中,声速虽然变大导致波长变大,但声波频率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2.声波从声源发出,在空中向外传播的过程中( )
A.波速在逐渐变小 B.频率在逐渐变小
C.振幅在逐渐变小 D.波长在逐渐变小
答案 C
解析 声波在空中向外传播时,不管是否遇到障碍物引起反射,其波速(由空气介质决定)、频率(由振源决定)和波长均不变,所以A、B、D错误;又因为机械波是传递能量的方式。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减小,故其振幅也就逐渐变小,C正确。
3.(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
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隐形物质,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
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反射
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
答案 ABCD
解析 A、B、C中应用了波的反射现象;D是波的折射现象,深水区域和浅水区域视为不同介质,故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如图所示。在x=400 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
B.从t=0开始经0.15 s,x=40 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 m
C.接收器在t=2 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收到的波的频率可能为9 Hz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知,x=40 m处的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下,则波源的起振方向也向下(y轴负向),A错误;由图知λ=20 m,A=10 cm,T==0.1 s,而Δt1=0.15 s=T,所以x=40 m的质点0.15 s运动的路程为s=×4A=6A=60 cm=0.6 m,B正确;波由x=40 m处传到x=400 m处所需时间Δt== s=1.8 s,C错误;当波源向x轴正向运动时,波源将靠近接收器,此时接收器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大于波源的频率,即接收频率将高于10 Hz,D错误。
5.如图所示,是声波从介质Ⅰ进入介质Ⅱ的折射情况,由图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声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大于它在介质Ⅱ中的波速
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Ⅰ可能是空气,Ⅱ可能是水
C.入射角小于折射角,Ⅰ可能是钢铁,Ⅱ可能是空气
D.介质Ⅰ中波速v1与介质Ⅱ中波速v2满足:=
答案 A
解析 由图中可直接看出θ1为入射角,θ2为折射角,有θ1>θ2,C错误;根据折射规律有=>1,所以v1>v2,D错误,A正确;声波在液体、固体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速度,B错误。
二、非选择题
6.对于平面波,波阵面与波线________;对于球面波,波阵面是以________为球心的球面,波线沿球的______方向。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______________。
答案 垂直 波源 半径 发射子波的波源
7.如图所示,已知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大小是300 m/s,那么该波在介质Ⅱ中的波速大小为________m/s。(i=45°,r=30°)
答案 424
解析 由折射规律有=,代入数据,解得vⅡ=424 m/s。
8.如图所示,图a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 17 17.9
解析 设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分别为s1、s2,则有:2s1-2s2=vΔt′,其中Δt′= s=0.1 s,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内前进的距离为:s1-s2== m=17 m。
已知测速仪匀速扫描,由图b记录数据可求出汽车前进(s1-s2)这段距离所用时间为Δt″=Δt-=1.0- s=0.95 s,汽车运动的速度v== m/s≈17.9 m/s。
9.一个观察者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在地上的木工以每秒2次的频率敲击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动作,若观察者距木工680 m,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还能听到几次击钉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答案 4
解析 题中木工敲击钉子产生的声波属于一种时间短暂的“脉冲波”,如图所示,设脉冲的间距为d,由于声速v=340 m/s,木工击钉频率为f=2 Hz,所以d== m=170 m。因此在680 m距离内有n==4个脉冲间隔,也就是说木工停止击锤后还能听到4次击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