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2)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3)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内容:重申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
民主共和国。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6、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
内容:(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2)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7、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8、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内容:①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中共十二大: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
1987年,中共十三大①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①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3、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4、2012年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5、2017年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6、认识:
(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
国民革命时期:
北伐战争: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开始:1926年7月,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过程:北伐军尤其是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2土地革命时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抗日战争时期: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周恩来去西安调停。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平型关大捷:1937年,林彪指挥。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期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土地改革:1950至1952年。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
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
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
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完成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畸形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林彪、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
影响:给党、国家和各组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认识:
(1)国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