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计算机病毒》
教材来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
教学主题:《防治计算机病毒》??????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防治计算机病毒》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防治,这部分内容是同学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尤其是上网的时候会用到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材分析:《防治计算机病毒》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十六课的内容,它在本书中所占篇幅不大,但是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保护意识,能够进一步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和各种计算机资源不受侵害,故而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很重要,所以把本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学情分析: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对计算机病毒的原理、类型、传播途径、具体危害、如何防治。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有过“中毒”的经历,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学习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演示)
向学生展示三组图片,讲解由于计算机病毒而引发的巨大危害,进而导入今天授课的课题:计算机病毒。
二、新授课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实,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像“画图”、“记事本”,或者我们平时聊天用的“QQ”等等,但这些程序都是在帮我们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计算机病毒只会给我们的计算机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那我们应该给计算机病毒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呢?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为:"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解释,但大家要记住本质的一点,那就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表现形式及防治措施
(注:病毒的分类有很多种,现按其感染的方式进行分类)
病毒的分类 特性介绍???? 表现形式???? 病毒实例???? 防治措施???? ??
引导区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主要是感染软盘、硬盘的引导扇区或主引导扇区。在用户对软盘、硬盘进行读写动作时进行感染活动。
?????? 病毒驻留内存,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软盘失效??? 小球病毒???? 对计算机病毒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可以从管理上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预防。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专机专用
②利用写保护
③建立备份
④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⑤慎用网上下载的软件
⑥使用复杂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