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资源管理器
教材来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
教学主题:《资源管理器》?????????课时:第十二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资源管理器是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要想成为合格的电脑操作者必须从这里入手,同时作为电脑使用者,必须合理安排和有序组织自己的软硬件资源。因此《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操作中重要的一课,主要内容有: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操作的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资源管理器》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十二课的内容。资源管理器操作是计算机操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了解计算机资源的分类、管理等内容很重要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启动、界面、组成,并且学会在资源管理器中整理自己的文件(包括复制、删除等)。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学习兴趣浓厚。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操作水平落差较大。部分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
2)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操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要点
认知 操作 情感
“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 ? 掌握 感兴趣
认识“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理解 ? 感兴趣
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操作 ? 掌握 感兴趣
?
学习过程
1、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文件是计算机的重要概念,计算机的程序以及我们做的电子小报,画的图,游戏等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于计算机中。
每个文件都有文件名,完整的文件名由“主文件名.扩展名”组成。
主文件名可由255个西文字符(包括数字)或127个中文组成,其中,/\.?;*等不能用做文件名。
.bat可执行文件。 .exe 扩展名由3个西文字符组成,用不同的扩展名区别不同的文件类别,如.txt 文本文件,.bmp图像文件,.hlp帮助文件, .wav声音文件, .sys系统文件 .com
计算机中的文件非常多,为防止混乱,用文件夹把文件装起来。
文件和文件夹的关系:如果把存储器比做是仓库,文件夹可看成是仓库中的柜子,文件夹中可建子文件夹(大柜子中有小柜子),文件可放在柜子里(即文件夹里)。
2、资源管理器
1)启动
方法一: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资源管理器
方法二:指着“开始”菜单点右键——资源管理器
方法三:指着“我的电脑”点右键——资源管理器
2)界面
资源管理器窗口被分成左、右两个窗格。
左窗格:文件夹窗格,显示树型的文件目录。
右窗格:文件窗格,显示对应左窗格目录的相应文件(夹)。
“+”:左击“+”可展开该文件夹的下一级文件夹。
“-”:左击“-”可折叠隐藏该文件的下一级文件(夹)。
演示操作:打开C盘,一级一级展开文件夹,象一棵倒过来的树,因此又叫树型目录。
课堂练习一:请启动资源管理器,体验“+”展开和“-”折叠的用途,并思考为什么目录结构被称为树型目录。
3、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1)文件(夹)的新建
课堂练习二:请在“我的文档”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取名为“作业”。
练习三:请在“作业”文件夹中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取名为“ABC”。
几分钟后请同学上来演示。
文件——新建——文件(夹)小结:方法一:菜单命令
方法二:右键菜单
课堂练习三:请把“ABC”文件移动到桌面上。
练习四:请把网上邻居——teacher——资源库——动物——动物1、3、5、7、9复制到桌面上。
几分钟后让同学上来演示。
小结:a、移动命令用剪切和粘贴,复制命令用复制和粘贴。
b、当一次要选择多个连续的对象时,选中第一个,按住shift键再选最后一个;当一次要选择多个不连续的对象是,按住ctrl键,再一一选中。
4、课堂练习检查
请组长协助辅导并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本节课前半部分——即对文件、文件夹相关内容的讲解时,由于采用了较多的媒体形式,同时使用大量的有趣的图片、视频等内容。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接受学习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在后半部分的教学中,由于涉及操作性知识较多,同时多媒体使用较少,所以学生积极性有所下降,课堂气氛活跃性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教学效果还算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