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回收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课回收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5-31 13: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课回收站
教材来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
教学主题:《回收站》?????????课时:第十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回收站》是Windows系统操作中重要的一课,本课属于探索性的实践课。教学主要内容是了解“回收站”的用途;掌握 “回收站”使用方法。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以及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回收站》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是Windows系统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我们熟悉系统操作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对Windows操作系统有一个初步认识(对系统能进行简单操作,如:建立文件夹、搜索、查找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确“回收站”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能让学生掌握多种把不需要的文件及文件夹放进“回收站”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能从回收站中“捡”回误删的文件。由于删除文件及捡回文件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主动探究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系统操作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文件及文件夹,学会了选定文件,四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是对未知世界具有初步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要教育学生遵守计算机的使用道德规范,不能随意删除他人的文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文件或文件夹更不能随意修改或删除,否则有可能会危害计算机的系统,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使学生明白:做事要认真谨慎。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回收站”的用途。
2、掌握 “回收站”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在自主探究与老师点拨中掌握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以及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并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谨慎。
学习重点及难点:掌握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及如何从“回收站”中还原的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要点
认知 操作 情感
“回收站”的用途 理解 ? 感兴趣
“回收站”使用方法 ? 掌握 感兴趣
学习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了的东西,会怎么样处理啊?
对了,是扔掉,在电脑里面使用时间长了也会出现一些不要了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也要扔掉,但在计算机中它有个名词叫“删除”
(日常道德养成教育)那我们扔东西的时候能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去扔呢?不管别人有没有用。对,不能,扔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那在计算机里也是一样,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能删的。
我们在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时候,会弹出一个确认的对话框,这个对话框提示我们将删除的文件放入回收站。
那么回收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之物呢?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谈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垃圾回收,引出本课的主要研究目标——回收站。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道德养成教育,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完成任务、学习新知。
任务一:你能打开“回收站”吗?怎样打开?自己探索然后汇报。
师:同学们,既然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回收站”,那就请你试着打开一下回收站。看看它到底长得什么样儿?
(先说再请同学演示)按右键打开1、学生汇报方法如下:双击打开
2、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教师点拨:你先用鼠标单击回收站,再按键盘“回车键”能打开它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获得成功操作的喜悦。
任务二:你能将桌面上的“静夜思”文档放入回收站吗?试一试。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电脑桌面上,老师建立了一个文档,名字叫《静夜思》,你们能找到吗?现在请你把他放入回收站。
你是怎样操作的,请说一说,再请演示给大家看。
谁能总结一下他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吗?
教师小结:
方法一:选中文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文件拖到“回收站”。
方法二:选中文件按鼠标右键,使用“删除”工具按钮来删除文件夹。
方法三:使用键盘上的Delete键来删除。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并没有从计算机中真正删除,而是保存在“回收站”里,这样,当我们误删除文件的时候,可以从“回收站”中将其还原。
任务三:你能从回收站中将删除的文件夹“捡回来”吗?请自己试试看。
师: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已经扔了的东西忽然想到还有用呢?比如我刚才扔的那张纸上想到上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电话号码,这时候我应该怎么办呢?对了,我还可以再捡出来这张纸看看,那么在计算机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你已经删除的文件突然想起来还有用呢,不能删,但你现在已经删过了,还有办法再找回来吗?
1、哪个同学来说说是怎样做的,你能向同学介绍介绍吗?
2、谁能总结一下他们用了哪几种方法将文件夹从回收站中“捡”回来的?
(请同学总结,老师再演示,同学再操作。)
任务四:如果这个文件我们不再需要,怎么进行彻底的删除?都有哪些方法?
师:有些电脑里面的文件或文件夹,我们确实不在需要,可以将其彻底的删除,我们可以采取清空回收站的办法来删除,当然还有别的方法,你能找到吗?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我们对于确实不需要的文件或文件夹可以采取彻底删除的方法。其中清空回收站是一个方法。另外,不打开回收站也可以清空回收站。
出示课本“百宝箱”里面的三个技巧和注意事项。
鼠标右键清空回收站。
Shift+Delete组合键直接删除。
一些很大的文件,不进入回收站直接彻底删除。
【设计理念】:本环节把一个个任务贯穿始终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探究,发现方法,学习新知。不仅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理清思路、归纳总结:
出示思考与练习,小组讨论,并回答。
1、“回收站”的作用是什么?
2、在“回收站”中能建立文件夹吗?
3、将文件或文件夹拖到“回收站”能将其删除吗?
归纳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单的话概括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回收站的作用,并且学习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其实回收站就是我们使用电脑的一剂“后悔药”,它使我们在误删文件的时候,还可以从回收站中找回;可是当我们清空回收站的时候,文件就彻底删除了,再想找回,就相当麻烦了。所以,我们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回收站使用,使学生既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学会了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等。该环节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提示,鼓励学生自主地、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增添了课堂气氛。学生经过多次实践获得成功,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乐趣,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