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感受梦境水乡的特点。
2.?联系梦境发生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粹、优美及深刻。
设计说明:
《好的故事》是部编教材六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与鲁迅有关的作品,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因此本课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上,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寻常词句中暗含的深刻内涵。
本文是鲁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昏沉的夜”。他在朦胧中恍若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这是他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对梦境的感受和还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从全文看,课文首尾均提到了“昏沉的夜”,要深刻理解这个环境,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感悟“昏沉的夜”的象征意义,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鲁迅的散文诗是经典之作,其语言也极富特色。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上,要注意揣摩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粹、优美、深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诵读、品析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梦境水乡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精粹及优美。
2.难点:联系梦境发生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语言的深刻。
设计说明:
如前所述,感受和还原梦境是教学的价值所在,自然也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梦境呢?这需要学习策略的指导。作者的梦境是以他记忆里的乡景为基础的,它们有相近之处。因此我在本环节的设计上,并没有把两者割裂开来,而是以品析语言为抓手,感受梦境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体验。
文章首尾均提到了“昏沉的夜”,这是作者所处的现实。学生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周遭黑暗、阴沉的情景。但这只是浅层的理解,还要引导他们结合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感悟到“昏沉的夜“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有限的语言背后是无限的深层意蕴。这种感悟是本堂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学生欣赏认识文章和作者的一种飞跃、升华。
三、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学习资源应用
1.教学技术:多媒体(PPT)
2.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3.学习资源:《野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提问导入
1.?今天我们要走近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诗《好的故事》。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1.“故事”是什么?故事“好”在哪里?作者要表达什么?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从学生的疑问导入,提出核心问题,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为接下去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二、品梦中水乡
1.?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分别体现在文章的何处???
2.?放声朗读3~10节,边读边感受,“故事”究竟是什么?(相机点拨:字词读音问题)
3.?哪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梦的特点?
4.提问:那5~7节都在写梦境吗?
5.?自读5~7节,找一找梦景和乡景相互照应的地方。
6.?作者的用词简洁,表现了梦的幽雅和有趣,那哪些地方令你感受到梦的美丽呢?
7.你从3~10节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对梦的向往和珍视呢?
8.以关联词小结:?故事好在是一个既_______又______的梦。
1.?开始:第3节?结束:第10节
2.齐读。
明确:一个梦。
3.明确:第四节及第八节。(朗读)
4.明确第5节写的是记忆中的乡景。
5.明确:(1)都写了水中的倒影(2)都有动态的变化
6.课堂交流。
相机朗读。?
课堂交流。
相机朗读。
8.故事好在是一个既美丽幽雅有趣又令人向往珍视的梦。
1.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疑问,首先要明确故事的段落。
2.通过“蒙胧”、“骤然一惊”、“睁开眼”等词,解决第一个疑问。引导学生注意行文细节。
3.梦的特点很显著。学生通过朗读,从而把握关键词句。
4.5.在段落与段落间、原文与改文进行比较,这是一项需要学生检索信息、理解内容、形成判断并作出诠释的综合活动。
6.通过诵读、理解、交流,进一步感受梦“令人向往”的特点。
7.品味作者的情感。
8.以关联词小结本环节,体会梦的特点,并回答第一个疑问。
三、品现实之夜
1.?梦如此的令人神往,那现实又如何?齐读文章1~2、11~12节,看看作者身处一个怎样的现实环境?他的心情又如何?
2.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探索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3.如果说作者的梦境象征着他的向往和希望,对平和淳朴生活的向往,那这个“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深刻性。
1.思考交流。
阅读资料。
3.?明确:黑暗孤独的现实
1.通过对现实的感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梦的感受,跨越到对现实的感悟,进入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2.帮助学生初步具有拓展学习的意识。
3.体会梦境及黑夜背后的象征意义。?
5.解决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总结,梳理路径
1.最后,我们用一组新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回答一开始同学提出的核心问题:文章要表达什么?
2.梳理阅读路径??
3.?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4~8节。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3)?你曾经做过怎样五彩斑斓的梦?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1.?明确:作者虽然身处孤独黑暗现实,但是向往平和淳朴的生活。
1.巩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梳理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以作业的形式巩固课堂,激发
学生兴趣。
?板书
课件11张PPT。好的故事鲁迅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改:两岸边的花黄色的乌桕,郁郁葱葱的新禾,随风摇曳的野花,四处闲晃的鸡,吠叫个不停的狗,日光下的丛树和枯树,远处的茅屋,尖尖的塔,静谧的伽蓝,身边的农夫和村妇,美丽的村女,日光下晒着的衣裳,行走着的和尚,挂着的蓑笠,晴朗的天,悠悠的云,挺拔的竹……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梦故事好在:
这是一个既 又 的梦。美丽幽雅有趣令人向往珍视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夜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不要去惊醒他。
——鲁迅知人论世 文章选自《野草》。《野草》集写于1924年—1925年,当时的北平“黑暗的可以”(鲁迅语)。“五四运动”过后,社会思潮落至低谷,知识分子苦闷彷徨,任何改革或进步的希望都最终归于沉寂。
知人论世 鲁迅回忆创作《野草》时说道:“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有限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无限的深层意蕴核心问题:文章要表达什么?鲁迅虽然 ,但是 。身处孤独黑暗现实向往平和美好生活作业背诵课文4~8节。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你曾经做过怎样五彩斑斓的梦?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