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专题复习学案(三) 文言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下期末专题复习学案(三) 文言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3 14: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解析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义;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典型例题透视】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来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春”: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润,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_______),如盖(_____),如龙蛇(________)……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选文有改动)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挲。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断句。
自 此 连 逾 山 岭 桃 李 缤 纷 山 花 夹 道 幽 艳 异 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义,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历史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考查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记事为主,一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一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一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一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三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三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地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胶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四点: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三,“胜绝”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答案】
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且:早晨。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山峰)、遗爱寺(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最好),又是庐山之最(第一)。
体验中考
一、(2018·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佒,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将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汉将史到家。__________________
(3)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__________ (4)即开户出。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二、(2018·广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州里:乡里。惟:思,考虑。疾:奋力,用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人有好猎者 好:_________________
(2)狗良则数得善矣 则: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2018·江西节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候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朋”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______________ (2)反:______________ (3)愠: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于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3.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2018·深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寢之,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王数封我矣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子辞 辞: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
3.问答题:写孙叔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
五、(2018·宿迁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⑤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_________________ (2)寻亦诛死________________
(3)无为后所嗤_________________ (4)以匹夫比之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3.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六、(2018·连云港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宫,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饰名姝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铠以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毫无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3.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七、(2018·宜昌节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邪?理④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入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差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②幸:皇帝驾临。③乱:混乱。④理:治理。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⑥役:役使。⑦茅茨采橡: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⑧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阴: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3.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八、(2018·黄冈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其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果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还次蒲州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天以问循宪,其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3.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有什么特点?
九、(2018·泰州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教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藤今犹在_________________
③始能支拄_________________ ④共蔓旁引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3.《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1)有时;(2)带领;(3)向来,一向;(4)门。
2.(1)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
(2)赵广汉跪着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
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二、1.(1)喜欢,爱好 (2)就
2.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
3.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
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三、1.(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 (3)生气,发怒
2.(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3.(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日照搬。
(3)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
(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四、1.(1)数:多次 (2)辞:推辞,谢绝
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3.“荆人畏鬼,越人信機”,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
五、1.(1)接受 (2)杀 (3)后人 (4)凭
2.(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
3.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六、1.(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 (2)赠送(给予馈赠)
(3)穿上铠甲 (4)侵占(侵犯)
2.(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3.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七、1.阴(南岸:水的南岸) 异(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
斯(这;这个) 奉(侍奉;奉养)
2.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
3.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八、1.(1)停留,住宿 (2)咨询或询问
2.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3.发现了张嘉贞才能超群的特点。
九、1.①都 ②还 ③始终 ④伸出
2.①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②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3.自由快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