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 妙笔生花 湘美版(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 妙笔生花 湘美版(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6-01 15: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妙笔生花》教案
——红梅花儿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梅花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红梅为表现对象,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梅花的传统文化,了解梅花精神,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掌握水墨画——梅花的传统笔墨技法,感受水墨画的无穷魅力,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传承。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妙笔生花》是湘美版教材第八册的第九课第一课时,本课活动课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以独特的水墨画视角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了本期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彩墨游戏》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理解水墨的基本特点,运用已了解的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来描绘梅花,由抽象走向具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基本外形结构,学习水墨画梅花的基本方法;
2、尝试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进行水墨梅花创作;
3、培养学生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梅花精神以及对我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法表现水墨梅花。
教学难点:
把握梅枝的粗细、疏密变化,梅花的疏密,画出梅花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宣纸、毛笔、毛毡、调墨盘、墨汁、中国画颜料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2、学具:调墨盘、墨汁、毛笔、中国画颜料、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组织教学,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引出梅花
2、揭示课题:妙笔生花——红梅花儿开
二、图片赏析,初识梅花
(一)、梅花实物图片赏析
(二)、国画“梅兰竹菊”赏析,了解感受梅花品格与精神
梅花迎寒而开,挺霜而立,还喜报春来,有着君子一样的品质,与“兰、竹、菊”并称为 “四君子”,与“松、竹”誉为岁寒三友。人们爱它们傲骨的品格,也爱画他们,中国的文人墨客更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些一花一草中,感悟喻志。
(三)、画梅佳作赏析
1、元代画家王冕所作的《墨梅图》 从枝干、花朵、墨色去赏析,美在哪里?
小结:枝干挺秀、花朵疏密有致,画家以物寄情,托物言志。
2、欣赏画家齐白石的《红梅图》
分小组讨论,从枝干的变化、墨色、花朵的朝向等方面进行赏析
(1)枝干有哪些变化?( )
A、粗细 B、墨色 C、没有变化
(2)这幅画中,你看到了哪几种墨色?( )
A、焦墨 B、浓墨 C、重墨 D、淡墨 E、清墨
(3)花朵的朝向( )
A、完全相同 B、各有不同
(4)花朵的分布( )
A、疏密有致 B、平均分布
小结: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出梅枝穿插有致,俯仰交合,繁而有序。
三、技法讲解,体味笔墨
(一)、教师示范,学画梅枝
1、梅花属于木本植物,以枝干为主,所以我们画梅先画枝干,后画花朵。枝干分老干,也就是粗枝,与新枝(细枝),先用笔调淡墨,笔尖沾较浓的墨,侧锋行笔,有顿挫,画出老干。调较浓的墨,中锋行笔,画出细枝,行笔急速果断,这样能表现出干的挺拔。
2、赏析王冕《墨梅图》,观察枝干的穿插。
小结:画枝干时注意枝干的穿插,应注意形成近似“女”字形的结构,枝穿插时形成一个不等边形,画枝干的主要特点有“无女不成梅”之说。
3、教师示范画梅枝。
枝不要画的太直,注意顿挫,添画细枝时用较浓的墨,枝有长有短,有左有右,有前有后。
(二)学生尝试体验
1、尝试画一画梅枝(折枝),注意枝干的穿插,画出梅枝的精神。
2、作业点评:
所存在的问题:
(1)枝干穿插不美
(2)不能较好的把握水的使用
(3)细枝缺少精气神。
(三)观看分析,学画梅花花朵
1、梅花实物图片赏析 梅花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梅花花朵由花瓣、花蕊、花蒂、花柄组成
2、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单个梅花花朵(花苞、侧面、向上、向下、正面)的画法。
3、梅花花朵在枝头的分布:疏密有致
(四)教师示范完成“梅花”
四、分析探讨,复习巩固
(一)小小鉴画师
说一说这两幅作品中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1:梅枝的穿插只有左右,没有前后,没有形成近似“女”字的结构。主枝干太直
问题2:梅花分散太平均,没有疏密对比。
(二)、名画赏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构图、枝干、花朵等方面赏析。
(三)、复习梅花绘画步骤
1、画梅枝,注意枝干穿插;
2、画梅花,注意梅花的偃仰向背、花朵的疏密;
3、点花蕊、落款。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运用线的变化和不同的用笔方式,画一幅红梅图。
要求:画出梅花的动势、精神。注意枝的穿插,花朵的疏密安排。
六、作业展评
1、你最喜欢哪一幅梅花?
2、哪幅作品的梅花最精神?
3、哪幅作品还可以改一改更漂亮?
七、拓展延伸
梅花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中国人,它不仅出现在诗词、绘画中,还出现在了歌曲中:《红梅赞》,让我们用这首歌向革命先烈们致敬,也用这首歌来勉励我们自己,让我们继续发扬他们的红梅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奋力向上,做一个有着傲骨精神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