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2 11: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CONTENTS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借助“放大镜”品一品拿出手中笔写一写学习目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第一组:诗句填空。
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
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正是江南好风景, 。
④马上相逢无纸笔, 。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
⑥草树知春不久归, 。
⑦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⑧何当共剪西窗烛, 。
⑨夜阑卧听风吹雨, 。
⑩ ,山入潼关不解平。1.开展游戏活动,回顾已学的古诗词篇目。第二组:嵌字联句。
①峨眉山月半轮□风吹散马蹄声

②深林□不知


来 影 平羌江水流
④散 春风满洛城
山 潼关不解平
思 随
⑤落花时节又逢□问归期未有期
直 不
到 见
夜 下
郎 渝
西 州第三组:选象成境。
供选意象:月、菊、风、鹤、雨
① 应傍战场开
② 晴空排云上
③ 影入江水流
④ 吹散马蹄声
⑤ 巴山涨秋池(1)引导比较。
重读两首“闻笛”诗,比较其异同。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乙)春夜洛城闻笛
李益 李白
回乐峰前沙似雪, 谁家玉笛暗飞声,
受降城外月如霜。 散入春风满洛城。
不知何处吹芦管, 此夜曲中闻折柳,
一夜征人尽望乡。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自主比较。
自选角度,从已学的古诗词中选取比较对象,进行比较。
(3)合作比较。
学习小组内交流比较阅读的所得,相互启发,取长补短。2.进行比较阅读,回顾已学的阅读方法。3.品读赏析文字,回顾已学的赏析方法。
(1)复习赏析文字,归纳赏析方法。
从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已学习的12首“课外古诗词诵读”中选取几种典型的赏析文字,归纳赏析方法。
(2)学习赏析方法,简要赏析古诗。
选取赏析方法,从七年级上册课文《古代诗歌四首》中任选一首,进行口头赏析。
(3)交流赏析所得,准备进入新课。
交流口头赏析,进入新课学习。诵读古诗,理解诗意1.自读古诗,疏通障碍。
(1)默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默读古诗,画出不识或不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弄懂其意。
(2)交流讨论,扫清文字障碍。
如存在自读无法解决的文字问题,则在互学中解决。
(3)自主理解,借助赏析疏通诗意。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逐个理解诗句,再借助赏析理解整首诗的大意。2.分门别类,深入理解。
(1)根据诗意,分门别类。
根据诗歌内容,将四首诗《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约客》分为怀古诗和抒怀诗,细分还可分为即景怀古、想象怀古、即景捂理和借景遣情四种。
(2)逐首分析,把握情感。
一首一首地分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泊秦淮》中的兴亡之叹、《贾生》中对国君的谴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彻悟的满足和《约客》中友人爽约带来的惆怅。(3)比较探究,深入理解。
在逐首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分析,思考:同是晚唐诗人创作的怀古诗,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都有对统治者的失望和讽剌,可见晚唐诗人们已预感到唐王朝的岌岌可危,对当政者昏庸懒政心怀不满;
不同之处在于,《泊秦淮》显出了感伤的情绪,而《贾生》显出了愤怒的情绪。3.诵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诵读,读准节奏。
用以往学过的诵读知识,自由诵读,注意读准节奏,并努力背诵。
(2)小组诵读,读出韵味。
小组选取一首合作诵读,运用语气、语调等方法,诵出诗歌的韵味。
(3)表演诵读,读出情感。
选取个人或小组登台表演诵读,要求体会诗人情感,诵出诗歌的内涵和情韵。品读古诗,学写赏析(1)阅读赏析,分析方法。
(2)阅读《泊秦淮》赏析。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古诗中常有感触家国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写法,体味一下那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2)分析赏析的写作方法。
与先前所学的赏析相比,这里主要用的是逐句赏析法,以“总一分一总”的方式,先道明诗歌的主题,再逐句道明其意思,最终点明艺术特色,这是常用的赏析写作方法。
(3)阅读其他三首诗的赏析文字,并做比较。
比较来看,其他三首诗的赏析,主体部分都是逐句赏析,最终收拢到艺术特色,唯开头不尽相同。《贾生》是叙事诗。开头先交代了诗歌内容的由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则先点明了诗人行于山中的心情;《约客》直接进入逐句赏析。2.指导赏析,学习用法。
(1)反复诵读,熟悉方法。
再次诵读诗歌与赏析,记住作者赏析的方法,熟悉赏析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征,准备模仿写作。
(2)出示诗作,进行赏析。
以一首课外诗为例学习逐句赏析法。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要写出好的赏析作品,首先要能欣赏。逐句欣赏时,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感受其意境;二是发现其中最富于表现力的词语。(3)仿照范例,练习仿写。
仿照教材上的赏析,练习写赏析短文。3.交流探讨,总结延伸。
(1)小组交流,品评赏析。
将写好的赏析文字读给小组伙伴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自我修改。
(2)佳作欣赏,探讨总结。
选出优秀的赏析短文,投影给全班同学欣赏,并总结得失,探讨改进方法。
(3)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课后自选古诗,用所学的赏析方法,写作赏析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下(R版)第6单元一、默写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3.__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泊秦淮》中诗人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理朝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宣室求贤访逐臣莫言下岭便无难青草池塘处处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贾生》中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寄寓着“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与‘难’做斗争”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诗人的寂寞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二、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诗人在首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所描绘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轻烟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和两岸沉寂的沙滩。 
凄冷、朦胧、悲凉。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为下文表达诗人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作铺垫。3.这首诗表面上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诗人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商女为了生计卖唱,情有可原,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点歌和听歌的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诗人想批判的是这些人。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要赏析“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可惜。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求仙访道、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顺民生的昏庸。诗句寓慨于讽,有很强的讽刺效果。(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运用的虚实结合手法。
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连绵的山峰阻挡在面前,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一个。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化险为夷。(四)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你从“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示例: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失望、寂寞、百无聊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