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伟大的悲剧目录CONTENTS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检查预习跳读课文,勾画重要信息,梳理故事回读课文,咀嚼内容,品析悲剧之“悲”布置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3“20世纪的整个世界,对于人们来说,似乎已经失去了它最后的神秘感,那些在一代人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犹如仙境般的地区,如今都已服服帖帖地在为着欧洲的需要而服务,所有的陆地都已勘察过了,在那遥远的海洋上都已有船只在乘风破浪。半个世纪以前第一个欧洲人看见的维多利亚瀑布如今已顺从地推动着转盘发出电力;亚马孙河两岸最后的原始森林已被人政伐得日益稀疏;就连西藏——这唯一的处女地——也已经被人揭开了它羞涩的面纱……”导入新课“年轻的20世纪,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这里伸出了双手,想要在他的第一个10年里就能占有以往千万年未能达到的一切,从美国向北极进发的有皮尔里和库克,驶向南极的则有两艘船: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指挥,另一艘由一名英国人——斯科特海军上校率领。”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检查预习昔日 堡垒 辜负 凛冽 吞噬 疲惫 钦佩 羸弱
毡鞋 告罄 遗孀 毋宁 厄运 拯救 鲁莽 癫狂
怏怏不乐 白雪皑皑 踉踉跄跄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毛骨悚然 不可思议跳读课文,勾画重要信息,梳理故事1.速读课文,完成表格。无垠的雪地上发现有人已经树立了路标,发现他人扎营的痕迹1月16日看到挪威国旗,确认了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在他们之前到过极点1月18日看到留下的信,为阿蒙森做证1月18日恶劣的天气折磨着所有人,寻找贮藏点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埃文斯精神失常,最后死去2月17日贮藏点储存的燃料非常少,寒冷和疲惫几乎压垮了他们3月2日奥茨死去,燃料告罄,三个羸弱的人在帐篷内等待死亡探险队犮现英雄们的遗体3月29日11月12日2.根据这些勾画的重点信息,分小组从不同角度去复述故事。
(1)按时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3月2日—3月29日—11月12日。
示例: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人去往南极点;1月18日,他们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来过这儿了,斯科特闷闷不乐地把信带回去;2月17日,不幸的埃文斯精神失常,悲惨死去了;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燃料非常少;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随后的一天早晨,奥茨离开帐篷走向死亡;3月29日,斯科特和伙伴们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降临。到了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出发去寻找那几位英雄。11月12日,他们找到了三个人的尸体。(2)按地点:雪原—极点—“屠宰场营地”—贮藏点—夜宿营地—帐篷。
示例:一望无垠的白色雪原上,以斯科特为首的五名探险队员向南极点前进,然而等他们达到南极点之后才发现有人捷足先登了,于是他们沮丧地返程,在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找到之前的矮种马,饱餐一顿后,队员埃文斯精神失常,不幸死去。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夜宿营地时,队员奥茨为了不拖累大家,离幵帐篷,再也没有回来。在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的时候,剩下的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降临。(3)按人物: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斯科特等三人。
示例:以斯科特为首的五个探险队员向南极点前进,突然鲍尔斯眼睛紧紧盯着雪地上的一个黑点,变得不安起来。等他们达到南极点之后,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了,斯科特非常绅士地接受了为他们做证的使命。回程途中,面对寒冷、风暴、飞雪、疲惫的肆虐,威尔逊博士仍在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一天,身强力壮的英国海军军士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嘴里念念有词,不停抱怨,大家的心无比沉重,一天夜里他不幸死去。在痛苦与失望中,四个人继续前行,冻伤了脚趾的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尉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向威尔逊博士要了十片吗啡,毅然走出帐篷,再也没有回来。最后剩下的斯科特等三个人面对愈来愈可怕的天气和已经告罄的燃料,最后选择爬进睡袋等待死神的降临。七个多月后,他们的遗体才被探险队发现。3.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句式规范:本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人在南极探险角逐中惜败后,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的故事。回读课文,咀嚼内容,品析悲剧之“悲”1.汉语中“悲”的意思有“悲伤”“怜倘”之意,再读故事,你觉得文中最让你感到“悲”的是什么?示例:
(1)结局之悲(伤)——“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示范朗读:(“几百万个月”与“一个月”做重读处理,突出强烈的对比效果;“太晚太晚”拉长音调,直抒胸臆,读出遗憾和懊恼;“什么也不是”做降调和重音处理,读出无奈和伤心)简评:斯科特探险队历经重重困难和艰险,看来有机会成为南极探险的第一人,无论对于他们个人还是国家都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书中提到“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遗憾的是,他们却成为第二名,比对手仅仅迟到了一个月,非常可惜。然而,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掌声和鲜花从来只属于第一名,“以成败论英雄”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载入史册的也必将是阿蒙森。这样的结局无疑让人感到心灰意冷,斯科特一行人极度沮丧和失望。(2)处境之悲。(惨)
(3)死亡之悲。(壮)
(4)心理之悲。(痛)
(5)世人之悲。(悯)布置作业1.思考:斯科特没能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最后还失去了生命,彻头彻尾成为一个悲剧人物。茨威格为何为这样一位失败者写传,而不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呢?
2.茨威格的传记创作富有文学色彩。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结合文本内容介绍,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目标目录CONTENTS导入新课材料比读,走近茨威格课文细读,理解悲剧的“伟大”第二课时布置作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说,我们也常听别人念叨“愿赌服输”。 我们记得第一个将人类脚印留在月球上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但我们肯定记不得第二个是谁。然而提到南极点,我们不仅知道第一名阿蒙森,还知道第二名斯科特,这不得不归功于茨威格《伟大的悲剧》的魅力。那么,在这场令人扼腕的悲剧中究竟有什么值得写呢?导入新课材料比读,走近茨威格1.比较阅读,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思考。2.结合三段材料的对比,全面客观地看待这场悲剧,触摸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尊重作者的立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科学的严肃性。
(1)你如何看待斯科特的失败?
(2)作者茨威格是如何看待这场悲剧的?
(3)对于科学探险,你有了怎样的认识和体会?出生于奥地利的茨威格是典型的学者型作家,维也纳养育了他,也培育了他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他深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熏陶,又批判地接受了尼采、罗曼·罗兰、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他特有的传记文学和主张。关于对传主的选择,他曾明确说:“从来不愿意去为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歌功颂德,而始终只着眼于失败者们的悲剧……在我的传记文学中,我不写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物,而只写那些保持着崇高精神的人物。”资料链接“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谅解、仁爱、宽恕、牺牲精神,故而洋溢着浓烈的人情味,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理想。”课文细读,理解悲剧的“伟大”1.在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使你受到的震撼超过失败和死亡本身?
2.再读课文,品味语句,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与分享,准备发言。●(1)悲而不“失”的风度
①诚信、绅士风度。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②团结友爱。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
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
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③自我牺牲。
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2)悲而不“灭”的追求
①献身科学的精神。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②强烈的爱国情、事业心。
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3)悲而不“卑”的尊严
①主动走向死亡的坦然和无畏。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②保护资料、数据,不再慌乱的理智和冷静。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③对亲人的眷恋、愧疚和对事业的无悔。
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不是所有的失败、死亡都是悲剧,斯科特一行人的悲剧意味在于与寒冷、饥饿、暴风雪及绝望进行了顽强的搏斗。这场悲剧的震撼力,不在于毁灭性的结局,而在于他们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迸发出的顽强勇敢、团结奉献的精神。4.齐读最后一段。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布置作业1.片段出示:
“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赫赫军威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在一片惊恐的混乱叫喊声中,他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拿破仑的御用马车和全军的贵重财物,俘虏了全部炮兵。只是由于黑夜的降临,才拯救了拿破仑的性命和自由。一直到半夜,满身污垢、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20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节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
2.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写一篇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