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4 09:25:1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圣贤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短文的句式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就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生字
与 jǔ 矜guān 分fèn
三、重点词语
大道之行也(施行)
选贤与能(同“举”)
讲信修睦(培养)
皆有所养(供养)
男有分(fèn,职分,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恨)
谋闭而不兴(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作,兴起)
故外户而不闭(户:门。闭:关闭,插门)
四、特殊词语
1、通假字
选贤与能(同“举”)
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来)
矜、寡、孤、独、废疾者(古义:幼儿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今义:“孤独”为一个词,独自一个,孤单)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叛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贼——古义: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不独亲其亲(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不独子其子(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不独亲其亲(副词,仅,只有)
矜、寡、孤、独(名词,老而无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杜绝,闭塞)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关门)
4、词类活用
选贤举能(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幼童)
谋闭而不兴(动词活用作名词,奸诈之心)
五、翻译句子。
1、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2、天下为公。
天下是公共的。
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物,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将它私藏。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因为这样)为自己谋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7、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六、分析课文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
七、问题探讨
1、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概念:“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1)大道,指儒家推行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3)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八、迁移探究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九、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十、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运用排比,突出气势。
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3、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出的诚信、和睦、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十一、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十二、板书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就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读准字音
与 矜 分

guān
fèn
重点词语
大道之行也 ( )
选贤与能 ( )
讲信修睦 ( )
皆有所养 ( )
男有分 (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
谋闭而不兴 (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故外户而不闭 ( )
施行
同“举”
培养
供养
职分,职守
憎恨
兴起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作,兴起
户:门。闭:关闭,插门
特殊词语
1、通假字
选贤与能


同“举”
同“鳏”,老而无妻
特殊词语

2、古今异义
男有分,女有归
矜、寡、孤、独、废疾者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来
古义:幼儿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今义:“孤独”为一个词,独自一个,孤单
乱——古义:叛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古义: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特殊词语
一词多义
不独亲其亲( )
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
不独子其子( )
? 不独亲其亲( )
矜、寡、孤、独( )
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
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名词,父母
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名词,子女
副词,仅,只有
名词,老而无子
动词,杜绝,闭塞
动词,关门
特殊词语
4、词类活用
选贤举能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谋闭而不兴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壮年人;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幼童
动词活用作名词,奸诈之心。
翻译句子
1、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2、天下为公。
天下是公共的。
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翻译句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物,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将它私藏。
6、是故谋闭而不兴
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因为这样)为自己谋私利。   
7、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分析文章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
问题探讨
1、如何理解文中提出的概念:“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1)大道,指儒家推行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3)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课文理解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问题探究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问题探究
4、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迁移探究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由此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中心思想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运用排比,突出气势。
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写作特点
3、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出的诚信、和睦、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板书设计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课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