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课件 (24张ppt)+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课件 (24张ppt)+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2 11:23:29

内容文字预览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乡俗民情,概括灯笼缘,体味灯笼情。?
2、品味作者典雅的语言特点,学会化诗入文使文章更加典雅。?
3、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概括灯笼缘,体味灯笼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导入。同学们,一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同学们只能想到这些,而有位作家他的记忆网里挤着的都是灯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伯箫的散文《灯笼》,去感受他的灯笼情缘。?
检查预习情况?
二、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焚身(fén)?恐吓(hè)?神龛(kān)?皎洁(jiǎo)??犬吠(fèi)??
争讼(sòng) 斡旋(wò)??静穆(mù)??怅惘(chàng??wǎng)
锵然(qiāng)??官衔(xián)褪色(tuì)
三、?说灯笼缘?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四、?忆灯笼事?,明灯笼情
自由读3-10自然段,分组讨论: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
灯笼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段落
与灯笼有关的事件
灯笼中寄寓的情感
3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长幼情笃,家人温情
4—5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母子情深
6
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
乡情民俗淳朴,给人温暖
7
元宵节,跟着龙灯跑个半夜
乡情民俗风貌?,绽放飞扬的青春
8
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
感慨岁月沧桑
9
在纱灯上描红
文化的雅致?
10
宫灯的联想
历史的幽思

文末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12段。先介绍写作背景,生读,请同学们结合背景,讨论一下。?
五、探灯笼义?
?1、自由读11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2、朗读12段,结合写作背景,议一议:?
“唉,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文末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的炮火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于是,他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明确:作者借灯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也表现出作者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变诗朗读)?
3、灯笼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品《灯笼》语?????
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归纳。
书面语化
作用:得益于作者古典文学的熏陶,书面语化使语言更显文雅,有韵味,有意境。
2、引用古语,化诗入文。?
朗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化用了哪些古诗文。?
(1)?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2)?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3)?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4)?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明确:?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秋夕》)?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游子吟)?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的《送友人》)?
?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忆了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小小的灯笼里既有暖暖的亲情,更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一盏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更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现在生活中灯笼已不常见,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灯盏。请同学们记住,要时刻点亮心中的灯盏,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七、拓展延伸
评论家对吴伯萧散文最多的评价:“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
板书设计

课件24张PPT。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 笼

猜一猜
身上红彤彤,
心里亮晶晶,
节日上门楼,
脸上笑盈盈。
提起灯笼,你会想到哪些场景?灯谜会节日欢庆装饰美化古代府第更夫照明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灯 笼吴

箫 1.了解乡俗民情,概括灯笼缘,体悟灯笼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地结合在一起的。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请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焚身恐吓神龛皎洁犬吠争讼斡旋静穆怅惘锵然官衔褪色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亮光和大人也须用火的情景。 强调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表达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引出话题灯笼。 自由读3-10自然段,分组讨论: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灯笼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长幼情笃,家人温情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在纱灯上描红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乡人的淳朴、善良绽放着飞扬的青春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文化的雅致
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体验历史幽思 自由读11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这里引用辛弃疾的词,借用典故,写霍去病、李广、裴度、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和甘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亲情到乡俗再到历史,从个人情感到民族存亡,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升华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即使回忆童年生活,也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希望有更强大更广泛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灯笼在课文中的作用:①起线索作用,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②寄托着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书面语化“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意味应是深长的。”书面语化使语言更显文雅,有韵味,有意境。“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世太古远了。” 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引用古语,化诗为文朗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化用了哪些古诗文。
1、……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
2、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3、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4、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外阅读吴伯箫的其他散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试比较与本文的风格有什么异同点。评论家对吴伯萧散文最多的评价: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