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一看(一)。(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
/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发展观察、操作、推理和空间观念。
/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难点:使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
/
课件、储钱罐(小猫)、带把的杯子。
/
/
/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哪儿存起来啊?(储钱罐)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储钱罐是什么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
?陶瓷的,是一只小花猫。
?是一个铁的小盒子。
?是塑料的,外形是一座小房子,可漂亮了。
……
【设计意图:储钱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由介绍自己的储钱罐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很自然地引出观察储钱罐的活动。】
/
1.分组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储钱罐,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储钱罐。看,是一只漂亮的小花猫,请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观察课桌上的储钱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小猫头上有漂亮的小花。
?我看到了小猫的一只耳朵。
?我看到了小猫的背影。
……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亲自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让学生换位置再次观察储钱罐,说出这次看到了什么,并且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储钱罐,并说一说这次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不到小猫头上的小花了。
?我看到的也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了。
?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的形状是不同的。
……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准备。】
3.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出示课件),并辨认“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鼓励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想法。
师:同学们,我们教材上的情境图中,小霞也在观察储钱罐(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辨认一下,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你是怎样判断的?(小霞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小霞在小兔的后面,只能看到小兔后背的样子。)
对于都能说对的同学教师要特别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由直观地观察过渡到抽象地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让学生观察同一个带把的杯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杯子。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杯子的把在左边。
?我看到杯子的把在右边。
?我看不到杯子的把。
?我看到杯子的把在中间。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观察的是同一个杯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会说:
?观察的方向不一样,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
?在一个位置只能看到一部分,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
?看到的地方不一样,形状就不一样。
……
只要学生说得对,就给予肯定。
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带把的杯子,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什么样的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会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上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要善于归纳总结,把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性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看 一 看 (一)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A类
照镜子,哪幅图中镜子中的图像是对的?
/
(考查知识点:学会观察物体特征;能力要求: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物体。)
B类
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
(考查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力要求:会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第二幅图。
B类: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
教材习题
第19页“练一练”
1.第一幅图。
2.小猫看到是第二幅图。
小猴子看到是第一幅图。
3. 5 8 8 13 7 12 8 8
4.松鼠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小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小兔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小猴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看一看(二)。(教材第20、第21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
2.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难点:使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学生讲故事。如果没有学生会讲,教师播放课件。
师:四个盲人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会说:
?他们所摸的地方不一样。
?他们看不见整个大象,只摸到一部分。
……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成语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1.分组观察。
师:同学们,盲人看不见整个大象,只摸到了一部分,所以,他们说的不一样。那么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摆在你面前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了小汽车的上面。
?我看到了小汽车的尾部。
?我看到了小汽车侧面的门。
……
师:现在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小汽车,并说一说这次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了。
?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汽车的部分也不一样。
……
师:所以说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亲自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准备。】
2.他们分别看到下面哪幅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书中的3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请看,你辨认一下,下面的3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可能会说:
?小明看到的是第三幅图,因为小明站得高是往下看,应该看到小汽车的上面。
?小华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小华在小汽车的侧面,所以应该是看到了小汽车的侧面。
?小亮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因为小亮在小汽车的后面,应该是看到了小汽车的尾部。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学生头脑中已建立起的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小汽车的部分与图形联系起来,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出示书包图课件),鼓励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想法。
师:同学们,我们书上的情境图中(出示课件),从书包的背面看,看到哪幅图?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从书包的背面看,看到的是第二幅图;从书包的侧面看,看到的是第三幅图。因为从书包的背面看应该看到书包的后面;从书包的侧面应该看到书包的侧面。
对于都能说对的同学教师要特别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由直观地观察过渡到抽象地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上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要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看 一 看 (二)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A类
三个小朋友分别看到了什么?请在下图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力要求:会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B类
下面哪幅图是笑笑看到的,请在括号里画“??”。
( ) ( ) ( )
(考查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力要求:会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 ( ) ( ?? )
教材习题
第21页“练一练”
1.小鸟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蜗牛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蚂蚁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2.(1)淘气看到是第三幅图;笑笑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2)淘气看到是第三幅图;笑笑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3.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
/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是逐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为今后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和右面这些基本的位置关系,只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正处于由直观认知向抽象认知逐步过渡时期,正是空间观念形成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1.通过观察,学生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1.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1 看一看(一) 1课时
2 看一看(二)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