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1 18: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姓名: 班级: 成绩: 2019.5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明故官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右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
2.“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3.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4.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伐无道,诛暴秦
C.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 D.均田免赋
5.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6.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讲述的是清朝时期山西祁县的商界英雄乔致庸的故事。剧中主人公应属于
A.晋商 B.徽商 C.闽商 D.赣商
8.“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9.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
A.开通丝绸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
11.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被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12.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13.与右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14.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焚毁不利书籍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15.“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亲征噶尔丹 D.雅克萨之战
16.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17.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A.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18.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随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颁布禁海令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安西都护府
19.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农作物加工图 陶瓷制作图 煤炭采掘图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20.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明朝的紫禁城,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2.为了防范北方匈奴贵族南扰,明朝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3.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24.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促进中国同亚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5.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6.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来源。到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 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1662年2月,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8.明朝宋应星编著的《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代表作是汤显祖的 。
29. 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分别是 和 。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海内之重,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衷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谓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休》
材料二“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强大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自秦始皇置宰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是哪朝的行政制度?列出该朝著名的丞相两名。
(2)材料二中忽必烈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制度?该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谁?从材料三中找出他废除丞相的两点理由。(从材料中摘抄,但抄整段材料不给分)
(4)材料四中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谁?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 缮写。”
——《檐曝杂记》
材料三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5—1795在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2) 材料二中“军需房”指清朝的哪个政治机构?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

(4) 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32.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CDDD AAADB
11-20 BDCDC BBABC
二、判断题
21-26 ABABAA
三、填空题
27.戚继光 郑成功
28.天工开物 牡丹亭
29. 元 清
四、材料题
30.(1)唐朝。房玄龄,杜如晦,(或者姚崇、宋璟)
(2)行省制度。回族。
(3)明太祖(朱元璋)。
①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4)雍正帝。说明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到清朝达到顶峰。
31.(1)明朝。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2)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3)基本特征:君主专制
(4)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2.(1)从汉朝时,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元朝
(3)确立了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答出册封制度即可)设置驻藏大臣。
(4)郑成功。设台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