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1 22: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4、方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5、发展: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前提:坚持土地公有制(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又一个农民的烦恼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水果生产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花卉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请大家帮帮忙:
把农民家里种出来的红枣卖出去。探究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
2、目的:
3、实施过程:
(1)开始:
(2)发展:
4、意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提高。②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③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原青岛
电冰箱厂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一个厂长的烦恼????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一个厂长的烦恼????一个厂长的烦恼????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请大家帮帮忙:
如何解决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和企业没有自主权的烦恼?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的原因2、改革的实施(1)、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2)、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1、背景:
2、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探究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3.主要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环节:5.意义: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一探究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
2、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超市中琳琅满目
的商品1992年,中共十四大课堂小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城市 B.农村
C.国营企业 D.私营企业B随堂训练2.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变化说的是( )
A. 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取消农业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C4.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农村改革是指(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C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称赞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一五计划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随堂训练6.“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A随堂训练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8.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
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9.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
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
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B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4)材料一中这份协议书与材料二中的这个顺口溜和材料
三中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1)材料一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哪个村庄的村民立下的?答案:安徽凤阳小岗村。
(2)材料二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民为什么热烈拥护这个制度?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连年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等。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安徽省凤阳县在1980—1982年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答案:材料一、材料二中这种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做法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