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2 10: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文莱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一: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材料三: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水平高;指南针的应用个人因素:郑和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郑和成功实现大规模远航,他当时应具备哪些条件?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00余艘27800 人时间最长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设备最先进范围最广比较结果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郑和下西洋时间长、次数多、
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
前壮举。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2、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3、在海上可能遇到海盗,来自敌对
力量的攻击(海盗等)。他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敬业奉献、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英勇无畏的探索精神… …小组讨论 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郑和到达阿拉伯 郑和到达非洲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结合图片及课本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后人评述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初期的开放式的对
外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但是,
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
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
逃亡。
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
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到明中后期,明朝由
对外交往变为主要以冲突战争为主。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倭寇是什么?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
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
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
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
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
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
坏,时称“倭患”。什么是倭患?背景: 人物简介:姓名:
生活朝代:
民族:
称谓:
主要事迹:戚继光明朝汉族抗倭将领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作战,平息东南倭患。台州九战九捷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福建广东 《凯歌》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
从这首军歌中,找出戚家军抗倭取得胜利的一些原因?军民配合,同仇敌忾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战斗英勇,能征善战、合作探究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只希望我们国家海上
的边境安静就好。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我们要学习
戚继光什么精神?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合作探究、比较“岳飞”和“戚继光”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②不同点:抗金英雄民族英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抗击对象不同。“岳飞”对抗的是我国
少数民族,其间属于民族内部矛盾。而
“戚继光”对抗的是外国人,其间属于
国家之间的矛盾。《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通过课本,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背景、时间:
背景:
时间: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
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收回对澳门的行使主权说明什么? 说明中华民族已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人民不但站起来了,而且中国富强
起来了,具备了收回澳门的实力和能力。 二、拓展延伸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冲突战争友好往来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明中后期
国力衰落明朝的对外关系葡萄牙攫取
澳门居住权落后就要挨打
三、以史为鉴弱




再扬风帆筑梦想第四篇章
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唐风洋溢奈良城”,到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广传欧洲,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世界与中国一同发展;如今我国又提出贯穿亚欧非的“一带一路”战略,其宗旨还是为了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世界经济的积极发展。
今天,我们追随着大海的风帆了解了明朝的对外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这艘巨轮,承载着荣耀、遇到过危机,也经历过耻辱。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和平、爱好和平,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想要和平、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强盛的国力做保证。现在,我们正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大步迈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学习郑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品质,继承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感升华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章。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课堂小结CAB巩固练习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B.毕昇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堡垒”,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 下列哪些历史时间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 )
A.岳飞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前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AC

材料分析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
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1.上述材料反映的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始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
贡献。说出图中人物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请结合史实来评价图中人物。图说历史戚继光明朝 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后进入福建、广东作战,平息东南倭
患。
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