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八年级 语文
下册人教版课件PPT 22 《礼记》二则课件PPT情境导入 有一部书,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这部书就是《礼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这的两则短文。课件PPT课时目标1.培养借助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积累文中的各种文言现象。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理想。课件PPT作者档案 戴圣,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另说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任九江太守。宣帝时立为博士,世称“小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札记》,即今本《礼记》。课件PPT文题解说 《<礼记>二则》包括《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两则短文。《礼记》,即对“礼”的解释。书中的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课件PPT写作背景《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课件PPT生难字词嘉肴(yáo) 《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货
恶(wù)其弃于地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夜不闭户:晚上睡觉不用关上门。形容社会安定。
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物,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翻译原则:1.逐字译文;2.直译为主;
3.意译为辅;4.增添删补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大道之行也》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课文解析
精细研读1.《虽有嘉肴》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用“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2.《虽有嘉肴》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3.《大道之行也》中,作者认为应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作者认为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敲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4.《大道之行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们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文中的“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结构图示学学半,此之谓
虽有嘉肴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然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结构图示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评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丰衣足食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大道之行也 美好
向往课件PPT主题概括《虽有嘉肴》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
本文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蓝图,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无限向往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与学相承相续,我们才可以在学习中进步,在教学中成长。同时,将这种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就会开创美好的人生。
美好人生是美好社会的助推剂。虽然大道之行是古时人们的美好理想,但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了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梦想成为现实,指日可待,让我们共同努力。课堂小结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大道之行也》中描绘大同社会的景象的语句是:
3.《虽有嘉肴》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随堂测试参考答案: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之后,才能发现不足和困惑。学的越多,越感到无知,这样才能奋发图强。随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