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图形的旋转》是继图形的平移之后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中年级段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围绕某一点将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加完整,它也为后面学习轴对称图形做好铺垫。图形的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知识认知上,已经具有了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数学知识,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平面图形,了解了简单的平移、旋转知识。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旋转的性质、旋转的要素,以及应用旋转解决与图形变换的有关的问题,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要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能从定点、方向、角度三个方面研究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画山一个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采用以学生观察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要素,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旋转的3个关键要素:定点、方向、角度。
难点:掌握画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
(5)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师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和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探究新知,掌握新知,记忆新知。
(6)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1.新课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感受到摩天轮、旋转木马、风车等娱乐项目都是通过物体的旋转来供小朋友们娱乐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并揭示课题。
2.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首先通过回顾前面导入部分观察过的摩天轮、旋转木马、风车等物体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物体的旋转方向与时钟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从而了解什么是顺时针方向;再通过观察开水龙头和电风扇的旋转方向,让学生感受到这两个物体的旋转方向相反,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逆时针方向。
接着采用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对风车旋转的探究,认识到例1图中的风车是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转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旋转的几个要素:围绕旋转的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等。
接着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用6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照主题图的样子,画出三角板绕点A旋转90°后的图形。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旋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生基本理解旋转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这是图形旋转中的最高要求,因为画旋转后的图形比旋转操作抽象,学生在画图时不但要有操作表象的支持,还需要相当强的想象力,想象旋转后的图形在什么位置,该怎样画。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观察、讨论,寻找图形旋转的规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画出图形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画旋转后的图形应该注意的事项,加深对旋转的理解,巩固画旋转后
图形的方法。
3.巩固应用
在学生理解掌握了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后,设计了巩固应用环节,旨在让学生巩固新知,尝试应用。这一环节重点解决“课堂活动”中的三道题。第1题以游戏的形式,通过同桌间的相互活动,既巩固图形旋转方面的知识,又对培养学生的放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起到一定作用。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对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掌握情况。第3题是通过图形的旋转得到一个新的图形,这也是学习图形旋转的意义之一,学生在旋转中感受到图形变换的奇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归纳总结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全部知识,在回顾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巩固对旋转的要素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旋转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5.说板书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图形的旋转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旋转三要素:围绕旋转的点、方向、角度
这个板书呈现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简单明了,学生易于记忆。同时,这个板书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