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青铜工艺之美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8.青铜工艺之美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6-02 18: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青铜工艺之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美的造型和纹饰,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3、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探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早在石器时代的末期,就已经出现青铜器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是生活中很少见到的,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就是要带同学们感悟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面对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和纹样,学生无疑会感到神秘、好奇。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是了解青铜器主要有哪几种器皿及其功能;
二是探索青铜器上独特的纹饰及塑像有何作用和意义;
三是探究青铜器在造型方面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奇巧绝妙的融合。这一课从欣赏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既感悟青铜器虽神秘,但可用我们的画笔来描绘、表现,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青铜的造型和纹饰
2、探索青铜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详案
导课 播放音乐,编钟的乐声
师:我们来听一听,猜猜看这清脆的声音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编钟 像是钟声
师:它叫做编钟,它是由青铜所铸造而成的。
板书:青铜(出示板书“青铜”)工艺之美
师:(看图)将频率不同的钟依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
师:在1978年我们湖北省随州擂鼓墩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编钟。
文字:一个巨大的墓葬挖掘,引出神秘的王侯,青铜器的铭文透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当沉寂了许久的编钟再次发出千古绝响时,人们惊喜的发现,消失了两千多年的“一钟双音”失而复得,揭开编钟铸造之谜终于成为可能。
墓葬挖掘,为什么失而复得,一钟双音的奥秘,神秘王侯、青铜乐器的墓主人是谁,编钟的设计、制造工艺
师:通过这段文字,你最想了解哪些信息呢?那里的编钟又是什么样子的?演奏的钟乐声会是什么音质的?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与我踏上发现之旅,一同见证奇迹。
(9分钟视频导入)
师:曾侯乙编钟的工艺是非常精湛的。(出示板书“工艺”)
师:通过欣赏了解大家不难发现,一钟两音的形成是和什么有关?(出示板书“器形—合瓦形”)
生:钟的合瓦器形有关。
师:合瓦形的编钟上面还有什么?合瓦形的钟身呈椭圆形,上径小,下径大,纵径小,横径大,钟口边似月牙形,两角向下延伸,成尖角形,钟的上部称钲,下部叫鼓。钟的鼓部铸有精美的图饰,钲部的纹饰称为钟带或篆间,每枚钟的钲部都铸有36个突起的隆包,叫钟乳或枚。呈立体浮雕纹饰。按悬挂方式,顶端有柄的甬钟、带钮的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图片(出示板书“纹饰—纹样—文字”)
师:小结:只有合瓦形造型才能够敲击出“一钟双音”,这也是编钟造型工艺设计最独特之处,形成了编钟特有的造型和美感特点。
曾侯乙编钟,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被中外专家称之为“稀世珍宝”。特制的外观造型配以独特的装饰,呈现了曾侯乙编钟独一无二视觉效果。
编钟的拥有者是谁?
师:在曾侯乙墓里,发现了上百件青铜器,上面都篆刻着“曾侯乙作持” 此人就是墓葬的主人
鼓座——群龙盘错之势的底座。
铜鹿角立鹤——长相奇特的青铜动物,长着和鹿一样的角,却有着鹤的长颈和翅膀,据说它是一只可以驼人升天的神鸟。
“九鼎八簋”,这显然是只有诸侯国的国君才能享有,按名字推理,曾——曾国,侯指诸侯,乙的墓主人名。这是曾国的国君。
师:小结:工艺、器形、纹样装饰、文字装饰,整体外观形成了青铜独有的设计、铸造、音形合一工艺之美。出示课题。
二、授课
师: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青铜的铸造方法与铜,锡,铅的配比(出示板书“铸造—配比”),青铜器有6种调配方法,锡占6分之1时,铸造的钟与鼎,锡占5分之1时,铸造的斧具,锡占4分之1时,青铜是比较坚硬的,可以铸造非常锋利的兵器,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穿越千年的闪闪寒光至今仍摄人心魄。
师:青铜器都刻有美丽的花纹,青铜器的常见纹饰有:1、虎纹:在古代,虎的叫声,能生巨风,可以帮助巫师沟通天地,所以人们把虎纹雕刻在青铜器上。2、饕餮纹:像不像一个怪物的头,在古代这个怪物是一个虚构的动物,以贪吃著称,饕餮盛宴也是来源于此的!3、夔龙纹:它只有一只足,在古代,人们认为它出入水面时能够风雨大作,所以认为它是有灵性的,也把它雕刻在青铜器上。4、云雷纹:古人不知道为什么会云开云散,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他们害怕大自然对子的惩罚,把这种纹样也雕刻在青铜器上。5、三角云纹:以三角形为骨式,内填适合的云纹,上下颠倒排列,构成二方连续纹样。6、窃取纹:周代的一种重要纹饰,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化的动物纹样。7、狩猎纹:狩猎纹的左端为骑马勇士张弓射箭,前方有奔跑中的野兽,形象生动逼真。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有着精美的纹饰的青铜器吧!有哪些装饰,是怎样装饰的呢?,莲鹤方壶是1923年,在河南出土,高126厘米,口径30.5厘米。(视频介绍)
小结:莲鹤方壶上是用了浮雕和镶嵌的装饰手法,使整个青铜器,器形优美,纹饰精致。
师:我们在来欣赏我们家乡的青铜器吧!在河北平山县古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长47.5厘米,宽47厘米,高36.2厘米,它现在就展览在我们河北省博物馆里。(视频介绍)
小结:错金银,是一种镶嵌的工艺,将金、银线镶嵌在青铜表面花纹的凹槽里,打磨光滑,形成青铜、金、银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师:青铜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像这样的宝贝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与青铜器密不可分,做饭,装水,喝酒,听音乐和打仗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请来了青铜家族的五兄弟,我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
食器:鼎:是中华5000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之一,它主要的用来煮或盛放鱼、肉用,形状大多圆腹,二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方鼎。鼎是权力的象征,期初是食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用品。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两种食器,谁来猜一猜它是做什么的?
鬲:与鼎非常相似,但唯一不同的下面的足是空足,方便加热。
簋: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形状一般为腹圆, 侈口,圈足,有无耳,二耳,三耳,甚至四耳,起标志奴隶主身份的作用。
酒器:我们再来看一看酒器。
爵:听起来十分雅致的名字,给人高贵的感觉,它是奴隶主,宴请时用的酒具,同现在的酒杯一样,圆腹,前有倾酒的流,后有尾,旁有扳,口上有两柱,下面有三个高足,也有少数爵为单柱或无柱。
角:跟刚才的爵十分相似,但是不同的是它前后都是尾,无角柱,一部分有盖,这个角的容量是刚才爵的4分之1。
觥:它有圆形或方形的腹,有一个圈足,这是它的流,这是它的扳手,便于拿握,还有一个盖子,这个盖子是不是像一个翘起脑袋的神兽?
尊:古代用于盛酒,四羊方尊,是尊中之首,不论大小,造型,纹饰,铸造工艺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水器:
盤:大多是圆形的,古人盥洗用具,小盘用于洗手、洗脸,大盘用于洗浴,钱腹,有两耳。
盂:盂跟簋很相似,但是要比簋大的多,而且很深,容量也很大,主要盛水,盛饭,有侈口,圈足,附耳。
兵器:
戈:两边截刃是横向的,这种兵器用于横击或钩杀战车。
矛: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兵器,在青铜矛的正反面,中部和骹部,有多处小片的规则花纹。
戟:它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兼有戈之用于钩,矛之用于刺的两种作用。
剑:初期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像柳树的叶子,后期制作成熟,如“越王钩钺剑”,剑身加长到五、六十米,青铜剑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
乐器:
鐃:它向我们现在看到的铃铛,但是要比铃铛大的多。
钟:单独悬挂的,我们称之为特钟,多在寺庙中见到。
编钟:大小依次悬挂的是我们刚才介绍过的编钟。
编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悬挂于架子上,可击奏旋律,常与编钟相配。
鼓:鼓面边缘略向外延伸,胸部鼓突,束腰,空腹,撇足。
小结: 师:刚刚我们分类详细地从视频和图片中了解了,青铜器家族中不同的成员,古人很聪明,他们是按照用途来设计,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青铜工艺之美,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国宝青铜的魅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练习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学习资料袋,里面有不同青铜器的图片,找出你所喜欢的器形和纹饰,用手指,书空的方法,在图片上描一描,感受青铜器的美。
师:根据器形和纹饰,按照分类猜一猜它是哪一类的青铜器?做什么用的?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就请你们下课自己进行查阅,下节课,我们一同再来揭晓答案吧!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