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大气压强小魔术
一个茶壶,却可以倒出两种不同颜色的水。展示并提问:
这就是火罐,它是如何使用的呢? 从生活入手,用生活实例切入主题,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演示火罐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使火罐可以扣在气球上?激发学生头脑中对大气压强的感知,初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演示覆杯实验并提问:是什么力可以拖住这满满一杯水?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讨论,达成共识:再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也为后面托里拆利实验的设计埋下伏笔。学生体验覆杯实验,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把杯子向四周转一转,塑料片也不会掉下来,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塑料片为什么不会掉?体会大气压强的力量: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提供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用具,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力量。由此引发学生思考: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有多大?如何测量?①学生选取实验方法:大气压强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测量出大气压强呢?②引导学生从大气压强的作用入手,回顾覆杯实验,如何设计一个利用液体压强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呢?P大气 = P液体=ρ液体g h转换法无形转换为有形,
用有形测量无形。加强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特色。用试管装水,直到塑料片刚好掉下来,测出水柱的长度。直接使用试管倒过来,放在水槽里,看水柱上升的高度。③什么时候是刚好掉?(不好把握刚好掉的时机,难以定量)③空试管倒过来直接插进水里时,如何让水进入试管?试管抽真空/试管装满水通过教师系列提问,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根据学生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15cm长的试管倒入水后,开口向下,放入水杯中松开堵住开口的手,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④谁托住了水柱?
⑤能认为现在水柱的压强等同于大气压强吗?启发学生改进设计:需要更长的玻璃管。根据学生设计演示:
①提供30cm长的玻璃管,重复实验,分析原因。
②提供50cm长的玻璃管,重复实验。
③提供70cm长的玻璃管,重复实验。
④提供1m长的玻璃管,重复实验。学生会提出将水更换为密度更大的液体,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设计用水银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
实验引导学生设计改进方案观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大气压的数值,完成大气压强的测量。P大气 = P液体=ρ液体g h 让学生经历猜想、假设、设计、实施、评估、改进这一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是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揭示引课中的魔术奥秘,看魔术背后的器材构造。 这就是古代的两心壶,课内外结合,接轨科技大课堂,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增强知识运用性的目的。总结:
1.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呢?你能做出解释吗?
(为下节课做铺垫)第三节 大气压强
1.存 在
2.特 点:很大 马德堡半球实验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 定:托里拆利实验
原 理:p0 = p水银=ρ水银gh板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④谁托住了水柱?
⑥现在水柱能顶到头,能说明大气压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吗?
⑦如果管内水柱产生的液体压强比大气压大,会出现什么现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