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的世界遗产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知识,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和分布 了解部分文化遗产的艺术、历史价值,学会自主分析、探讨与交流 通过欣赏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建立遗产保护意识,自觉地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保护它们
2学情分析
学生现状分析
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感受、理解、体验文化遗产的价值.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我国“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欣赏感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无数精湛绝伦的文化艺术杰作,前认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推动了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延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濒于消亡,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要保护他们,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熟悉它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一、世界文化遗产定义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不同种类类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26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 、长城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明清皇宫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西藏布达拉宫 、苏州古典园林 、山西平遥古城 、云南丽江古城 、北京天坛 、北京颐和园 、重庆大足石刻 、皖南古村落 、明清皇家陵寝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云冈石窟 、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中国安阳殷墟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福建土楼 、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 (二)、世界自然遗产(8处)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 、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山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四)、世界文化景观(3处) 庐山、五台山、西湖 (五)、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5处)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
三、中国世界遗产美在哪?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美 1、形象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季节变化的美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美 1、历史文化美 2、建筑外形、装饰的美 3、科学的美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美 1、科学的美 2、自然的美 3、历史文化美.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定原则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五、《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