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给文学故事配插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2、并学习为文学故事画一幅插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
2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绘画的语言表现文学情节。
教学难点
动与不动部分的连接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给文学故事配插图
一、导入:
1、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所熟悉和收集的寓言故事。
2、让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绘画的形势来形象的再现出文学故事。
3、欣赏优秀的文学故事插图作品。
二授新:;
1、基本概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是一种穿插在小说等文学书籍之中的画,插画之所以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要体现出情节的发展,又要包含画家自身的理解.最终造就了插画的独特性。插图分为图解插图和艺术插图两种。就造型艺术而言,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的图画, 它起初原是为了装饰书籍,增加读者而创作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与分类,插图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如文学、艺术、儿童读物等插图。但现在一般所说的插图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插图。这种插图是画家在忠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和构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插图有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造型艺术的一个品种。
2、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3、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
4、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5、绘画步骤:
A、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B、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C、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D、详细画出各部分。
E、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
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插图(创作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③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三、插图说明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皇帝的新装》插图类型祥解
全景式的表现方式(水彩)
情节性的表现方式(素描)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水彩的形式再现图文结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