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给文学故事配插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3、完成一幅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作品相符。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四课。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启动了“书香校园”活动。经过这几年的阅读活动,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本节美术课《给文学作品配插图》可以作为”书香校园“活动在美术课堂上的延伸。
要创作好插图,首先要熟读文学作品的内容,对作品的内容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用形象表现出作品的主要情节及形象,目的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插图要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进行表现,如表现神话、童话寓言等,可以变形、夸张,进行丰富的想象。报告文学的插图则要求用写实手法;科技书中插图要求严谨,科学性强,文学作品的插图要注意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
本课要求的插图要具有少儿特点符合作品的主题,因此插图的文学作品,可在语文课本或学生熟悉的课外读物中选取,让学生熟悉后选取一个喜爱的故事情节画一幅插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的语言表现文学情节。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情节相匹配的绘画语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题导入
一、 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 出示学生都很熟悉的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共鸣。
2 展示这些作品的美丽插图,学生欣赏,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新授
一.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
对故事、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二.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
1.插图是用形象表现作品的主要情节及形象,目的是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
2.创作插图时,既要尊重文学作品原意,又要发挥视觉艺术的功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
3.欣赏《神笔马良》插图(课件)
欣赏、讨论、分析:
《神笔马良》插图,表现了他为穷人画仙鹅取乐的情景。画面中的马良全神投入绘画,画中几条弧线反映了神笔把仙鹤挥动起来的状况,突出了“神笔”的“神”字。另一幅表现地主到金山去夺宝,马良决不让坏人得逞,手舞画笔画了几道粗犷的弧线,风刮起,浪奔腾,地主和他的船即将卷入大海,
画面进一步点出了神笔马良的“神”及马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加深了人们对作品的理解。
4.总结:
要画好插图,首先要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容,对内容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再用形象去表达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及形象,并要画出作品的时代特征。
三.讲授绘画步骤:
(1)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2)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乎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3)定出人物舶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4)详细画出各部分。
活动3【练习】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本课要求用铅笔完成画稿。
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教师应认真帮助学生确定作插图的故事情节。
2.启发形象思维要紧扣情节。特别是细节,明确后,才会有生动的表现。
3.创作插图对五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要多鼓励。
活动4【作业】评价
教师评价
对主题突出,画面主体符合内容要求,·配景有时代特征,色彩鲜明的插图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