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9课《暮江吟》精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四年级上9课《暮江吟》精讲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3 11: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四年级上
第三单元
9、暮江吟
新知导入
导入语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作者选取了日落西沉到旭日东升这个时间段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巧妙新颖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深情的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 无限热爱之情。
诗题:题目,交代了诗的主要内容。它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深秋的傍晚观赏江景时由感而发。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读古诗
新知导入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珠珠月似弓。
读古诗
新知讲解
读准字音
暮江

yín

铺水中

瑟瑟

新知讲解
知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这首诗。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一道残阳铺水中,
词语解释:
残阳:夕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铺: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诗的大意: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词语解释: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诗的大意: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半江瑟瑟半江红。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词语解释:
可怜:可爱。怜,怜爱,爱惜。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诗的大意:
九月初三这个新月初升的夜景是多么可爱啊,
可怜九月初三夜,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词语解释: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月弯如弓。
诗的大意:
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堂练习
背古诗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珠珠/月似/弓。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古诗今译: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课堂总结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析古诗
景象
夕阳西沉,晚霞映水
暮江吟
情感 —内心轻松,无比喜悦
热爱自然
赞美山河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板书设计
1、赏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个句子。
拓展提高
悟诗情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首句中的一个“铺”字,用得妙在何处?
 
拓展提高
悟诗情
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铺”字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
3、赏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 
拓展提高
悟诗情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4、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拓展提高
悟诗情
用比喻的修辞。把“露”比作“珍珠”,把“月”比作”弓“,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一轮弯月的映照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1、诗人在傍晚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这首《暮江吟》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作业
明主旨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反映出诗人对秋景的喜爱之情和轻松愉快的心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