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琼花,又名聚八仙花、月下美人、琼花、叶下莲、金钩莲、凤花、昙花,属于忍冬科荚蒾属的木本植物,半常绿灌木,于每年的4至5月开花,花色洁白,大如玉盘。每朵琼花的构造是由周边八朵五瓣大花环绕中间白珍珠般的小花,簇拥蝴蝶似的花蕊。琼花是江苏扬州的市花。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
3.掌握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影响;
4.理解隋初经理繁荣的原因。一、隋的统一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东汉末年以来,社会长时间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中,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隋的建立结束了这一局面。北朝最后的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了南北分裂百年的中国,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杨坚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巩固中央集权。多次减税,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南北。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隋文帝在位前期锐意改革、政绩卓著,后期生性多疑,听信谗言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604年,杨坚在仁寿宫离奇去世,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人物介绍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泪痕滴透绿苔香,回首宫中已夕阳。万里河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
——陈妥胭脂井思考: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想一想: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四次统一,大家思考一下,在隋朝统一之前,出现了哪两次统一?这些统一出现在什么时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隋的统一;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巩固统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开皇之治二、开通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最北端在涿郡,
中心在洛阳,
最南端在余杭。三点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四段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五河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2.概况:中心洛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沟通五大水系
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知识总结在评价隋朝大运河时,既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即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又要看到它的积极性,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思考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影响: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原因:①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②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③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阅读教材思考: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思考:科举制的创立有什么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四、隋朝的灭亡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隋炀帝奢侈无度,好大喜功;隋炀帝滥用民力,命人开凿了大运河;隋炀帝的统治残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全国。隋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了国家政治的统一。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习了科举制这一内容,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约1 300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