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能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及这个办法和官员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称象》这篇课文,都有谁想办法称象了?(板书:官员 曹冲)
二、课文学习。
1.官员与曹冲的办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读读课文)
2.我们先来看看官员们有什么办法?(请你读一读,说一说)(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
(追问:你们觉得官员的办法怎么样?不行,为什么?)
造大秤——(追问:用秤杆会出现什么问题?)(没人提地起来,追问:为什么呢?)(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就像同学们说的,用杆秤直接称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啊!
(引导想象)这个时候曹冲在想什么呢?(用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秤呢?)
(用船作秤)他由杆秤想到了用船作秤,挺会动脑筋的!(板书:船)
宰大象——(追问:把大象宰了能行吗?)(不行,因为喜欢大象,所以才称它的重量。宰了太可惜了!)
这些官员,都是很有学问的人啊!!他们的办法都不行)所以曹操听了怎么样啊?(直摇头)(追问:直是什么意思?不停地)
对比:读读这两句,(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哪句最能体现他很不满意?
(指导读):看看怎么读才能把曹操非常不满意的心情读出来。(如果你就是曹操,你能给大家表演吗?)
(引导想象)曹冲听了这个官员的办法,他可能又在想什么?
(他又想到了用一块块的石头代替大象,来称象的重量,想出了自己的办法。)(板书:石头)
谁知道曹冲当时多大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对比:“……七岁”
“……才七岁”(对比后你有什么感受?小)
曹冲这么小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就懂得边听边思考,真是了不起。
既然我们认为曹冲的办法好, 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不用造大秤、不用宰大象,还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你们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爱动脑筋,边听边思考,从别人的办法中受到启发)
我们想想如果你是官员,听了这个办法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当按照曹冲的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操是怎么做的?(点头微笑)他会对他的儿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船
宰大象 石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