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走进科学家教学目标: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从科学家的事 迹中归纳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
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3.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4.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
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 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教学重点: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中文名: 张衡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南阳
出生日期: 78年
逝世日期: 139年
职业: 尚书
代表作品: 《灵宪》、地动仪、《四愁诗》 中文名: 阿基米德
别名: 力学之父
职业: 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 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代表作品: 《论球和圆柱》、《论螺线》、《沙的计算》、《论图形的平衡》。
中文名: 尼古拉·哥白尼
外文名: Mikolaj Kopernik
国籍: 波兰
出生地: 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
出生日期: 1473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 1543年5月24日
职业: 天文学家,现代天文学创始人
毕业院校: 费拉拉大学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创立日心说,天文学成为一门科学
代表作品: 《天体运行论》
中文名: 艾萨克·牛顿
外文名: Isaac Newton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格兰林肯郡埃尔斯索普村
出生日期: 1643年1月4日
逝世日期: 1727年3月20日
职业: 教授、科学家、炼金术士
毕业院校: 英国剑桥大学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发明微积分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创建经典力学
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发现光的色散原理
代表作品: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逝世地: 英格兰伦敦肯辛顿 中文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外文名: Albert Einstein
国籍: 美国、瑞士双重国籍
民族: 犹太族
出生地: 德国乌尔姆市
出生日期: 1879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5年4月18日
毕业院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 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
解释光电效应,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代表作品《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中文名: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外文名: Charles Robert Darwin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
出生日期: 1809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1882年4月19日
职业: 生物学家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
信仰: 唯物主义
主要成就: 创立生物进化论
代表作品: 《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
中文名: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外文名: Maria Sklodowska-Curie
别名: 居里夫人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波兰华沙
出生日期: 1867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 1934年7月4日
职业: 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毕业院校: 索邦大学
主要成就: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中文名: 袁隆平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
职业: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毕业院校: 西南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文名: 李四光
国籍: 中国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
出生日期: 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1年4月29日
职业: 学者,科学家,地质学家
毕业院校: 英国伯明翰大学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中文名: 钱学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11.12.11
逝世日期: 2009.10.31
职业: 科学家,火箭专家
毕业院校: 国立交通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13)可重复和可检验: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 (14)实践精神: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