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4 19: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国家制定了1956—1967年《十二年科技
发展远景规划》,将原子弹、导弹的研
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年10月16日下午3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
年6月,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1967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钱学森
(1911-2009)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侦查卫星
(照相、
电子)
用光学设备对地面目标进行拍照的卫星。前苏联和美国每年发射的军用卫星中,它们可以在近地轨道上进行普查和详查。
利用星载电子设备截获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并转发到地面,通过分析和破译,获得敌方的情报。电子侦察的目的是确定他方的飞机、雷达等系统的位置和特征参数,窃听他方的无线电和微波通信。电子侦察卫星以无线电探测和记录设备完成这些使命。
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
通信卫星
可用于传输电话、电报、电视、报纸、图文传真、语音广播、时标、数据、视频会议等。
电视广播卫星
导航卫星
海上船只、水下的潜艇和陆地上的运动体等都可以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电波信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反卫星卫星
卫星作为一种武器在轨道上接近,识别并摧毁敌方空间系统
轨道轰炸
系统
是一种空间对地的进攻型武器。其任务是将武器部署在地球轨道上,当它绕地球运行到指定位置时,用反推减速火箭使其减慢速度,降低轨道,按地面指令射向目标。
气象人员根据收集的信息,经过处理,得出全球大气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资料
把地面的和地下的,陆地的和海洋的资源变成资料传送出来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
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 。
2008年9月28日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出舱任务。
第一艘无人飞船
第一艘载人飞船
第一次太空行走
2008年神舟七号
1999年神舟一号
2003年神舟五号
读音xi ā n
是水稻的一种
抗倒伏
耐干旱
防虫害
一株水稻的心路历程
—这年头做水稻比做人还艰难啊喂~
—杂交水稻表示压力不大
1973年
杂交水稻之父
东方魔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人物:屠呦呦
治疗疟疾
20世纪70年代
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毛泽东题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学创作
出现了哪些优秀作品?
老舍《茶馆》
为鼓励我国文学艺术的创作国家先后设立了老舍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原子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无人飞船
载人飞船
籼型杂交水稻
邓稼先
袁隆平
项目 时间 成就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1964年 第一颗__ __爆炸成功 “两弹元勋” 。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等
1966年 __ __核武器试验成功
航天科技 1970年 第一颗__ __发射成功
1999年 第一艘__ _ _发射成功
2003年 第一艘__ _ _发射成功
农业
科技 1973年 首次育成__ ___ “杂交水稻之父”

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巩固练习
C
D
3、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4、我国对使用核武器作出的承诺是( )
A.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
B.没有受到明显威胁时,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C.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D.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中国受到战争威胁,都会考虑使用核武器
D
C
5、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给袁隆平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奖励他( )
A.在基础数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B.在航天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C.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D.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C
6、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