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5 08: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8 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回顾
新中国建立至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就,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哪些呢?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民族区域自治、香港与澳门回归、军队建设与发展、联合国席位的恢复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一些错误,有哪些呢?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这些错误不但没有击垮中国人民,从中积累宝贵经验,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情感体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开篇导语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01


目标导学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钱学森
邓稼先
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 防 科 技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 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材料研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为了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 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杨 利 伟
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阅读课文,说一说: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在航天领域上取得那些成就?
1999 年 11 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
2003 年 10 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 年 9 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02
目标导学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1972年成功提取到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文化事业的发展
03


目标导学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探究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茶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写于1983年10月1 日北京景山学校)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注:因提出和批复均在86年3月而得名)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提出时间1995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社会安定,综合国力的增强
2、科教兴国、“863”计划等国家政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3、科学家与技术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4、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学习感悟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课堂练习
1、右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
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
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2、“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D
D


课堂练习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4月
3.下边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这是我国空间货运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14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B
B


课堂练习
5、“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包头开往青岛的K712次列车上,每个餐桌都放上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 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牌,提醒乘客按量取食。可见“光盘行动”在全国的广泛兴起。2011年9月,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A.袁隆平 B.孔繁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6、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863”计划
A
C


课堂练习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8、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D


课堂练习
9、“细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杨振宁 D.侯德榜

10、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