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5 09:3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掌握“两弹一星”及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理解我国取得科学技术成就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
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科学家代表:钱学森 、邓稼先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6.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州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意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完成出舱人物,实现了太空行走。
翟志刚
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二、农业和医学
1.20世纪70年代: 成功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我国第一个 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 ”。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材料: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2.20世纪70年代初:
中国药学家 率科研团队研制成功了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屠呦呦
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方针:
2.成就: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剧《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导弹;东方红一号。
人 物:邓稼先、钱学森
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神舟五号杨利伟载人飞行成功
2008年,神舟七号翟志刚太空行走
袁隆平
20世纪70年代,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
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科技成就
?

课堂小结

蓝鲸2号最大最深海上钻井平台
北斗卫星导航为全球提供精准定位
中国高铁全球第一
天宫2号空间站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
科技兴,民族兴
科技强,民族强
【1】标志着我国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导弹发射
C.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建立导弹部队
【2】2007年他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  )
A.钱伟长 B.钱学森 C.屠呦呦 D.袁隆平



当堂达标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