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词,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段落、语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2、3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独特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歌曲
(课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顺势导入新课。
下面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跟着作家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课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
1、(课件3)课文,我们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没有?读的时候注意老师标红字的读音和写法,自由练读一下。
指名读。正音、评价,强调多音字。齐读。(课件4)
“率”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请注意它的笔顺,“一点一横短,撇折撇折点,先中间后两边,大大十字写下面”。师范写,学生书写。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字里行间藏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真可谓“文中有画”。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生谈)
(师贴)
长藤绿叶瓜架(学生说到这里是,师点评:你能抓住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景物,来给这幅画面起名字的办法就是“加小标题”的语文学习方法!)
春笋翠竹繁花(你真聪明,举一反三)
鸡群悠闲自在 纺织姑娘轻唱(也可以用谁在干什么,给这处景物加小标题)
小桥流水戏鸭 傍晚餐景如画(这样的小标题也一目了然,写出了什么地方或者什么时间干什么的场景)
3、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竹笋、鸡鸭以及吃饭、睡觉,在作者眼里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中心句)师板书独特迷人
四、自主学习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美景这么多,你最喜欢哪一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精彩文字的表达魅力。来看学习提示:(课件)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组内朗读交流,智慧共享。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5分钟)
五、班上展示,精品读悟,领悟学法
1、在老师眼里,同学们专心读书的样子就是这课堂上最美的一道风景!下面,谁愿意把你觉得最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或者跟大家讲讲你的感受?
生读“鲜花轮流绽放”的句子,谈到“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作装饰,点缀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朴素的是最美的。怪不得作者说,这是一道独特迷人的农家风景。
师:在这么小的年纪里,有这么深的见地 ,真的让我宛若有“春风十里,不如有你”这种感觉!朴素是最自然的,而自然的往往最能展现美丽的光彩。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知道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就像《花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花是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开放的。
师:你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看,老师给你们送来了一些描写“花”的词语,学生看课件读。老师和学生一块积累词语说句子:春天,芍药姹紫嫣红,(朴素中带着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春末夏初,凤仙花繁花似锦,();
夏天,鸡冠花争奇斗艳,();秋天,大丽菊欣然怒放,()。好一排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谁再来读读,请大家闭目倾听,想象画面。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的描述太清新了!
咱们也把这么美的语言文字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吧。
男生背,师评价:堂堂七尺男儿多了柔情几许;女生背,更增添了“千般妩媚 万种风情”。怪不得有人说:“乡下人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呢。谁不由衷地感慨:出示中心句
2.同学们,再回首,咱们用的什么方法学习了这处风景?师生一起归纳:读文段;划语句;说感受;感情读。(师贴板书)
3.出示学习提示:
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选取文中你感兴趣的一处风景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4.雨后冒春笋: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读句子谈感受。师:这雨后的春笋,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番情景正像谚语所说的“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春雨下一时,嫩竹长一尺”。
师:好,请你。生:一个“探”字,让竹笋充满了情趣,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小结:一个“探”字,让竹笋充满了情趣,如同一个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竹笋的喜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板书:拟人)对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手法就是拟人,大家也把它记在课文中这句话的旁边。
师: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来,可爱的小竹笋们,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享受一下吧。(齐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谁不感叹,出示中心句,生读。
5.竹林鸡觅食: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生谈)带着你的骄傲与威风,朗读一下。
生谈,师评价:你读出了母鸡慈母兼将军的气派、雄鸡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鸡是乡下独特的景观,在乡下无论什么地方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鸡。你瞧,它们来了,“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怎能不赞叹道,出示中心句,生读。
6.作者用这拟人手法真是出神入化,还有一幅画面作者也是用这个办法写的,谁知道?齐读:秋夜催眠曲: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月亮出来了,你听,出示中心句,生读。
六、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同学们,美景太多,时间有限,我们就不一一感受了。回过头来想一想,作者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把平凡的事物变成如此不平凡,这一院的鲜花,一群小鸡,一地竹笋,都在用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的迷人。下面也让我们来学着作者手法写一写我们春意盎然的校园,相信咱同学肯定也毫不逊色。
(课件13)
眼下,校园春意正浓。
。
。
(请结合你的日常观察体验,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一两种春天里的景物,注意要写出春天的特点。)
练笔展评。学生评价。师:小结。大家都有一双美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美。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七、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这节课,咱们跟随作家领略了乡下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读板书,老师最后再贴上“最美乡下人家”。),在这淡淡的文字下面,却是作者那份对故乡的深深地情感,出示中心句,师:他觉得 生接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对游子来说,“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同学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让我们开展一起“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加深对乡下人家的了解。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拟人